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江總《春日》山間春色詩作

江總《春日》山間春色詩作

春日·江總

水苔宜溜色,山櫻助落暉。

浴鳥沈還戲,飄花度不歸。

這首小詩寫得清新淡雅,別具誘人之處。它沒有濃彩重抹,僅用輕輕的幾筆,就給讀者繪出壹幅山間春色圖。

首句寫水色。“水苔”即清淺之水中的青苔。“溜”,指山澗。水清且淺,苔的綠色在水中格外顯眼,似乎水也被染綠了,顯得更為鮮麗動人,所以說是“宜溜色”。“山櫻”句寫暮色中的山花。櫻桃花鮮艷美麗,與落日交映成暉。壹個“宜”字,壹個“助”字,寫出了流水與苔色、山櫻與落暉間和諧的色調以及相得益彰的關系。這兩句所寫,側重於景物的色,下二句偏重寫景物的態,寫出鳥、山花同水的關系。“浴鳥”承“水苔”句,水中有苔,亦有鳥。水不僅與苔色相得,亦宜於鳥。“沈還戲”中的“沈”(即沈),寫鳥入水之嬉;“戲”則寫其水面之樂。“飄花”句承“山櫻”,指山櫻的落花。“度”指順水流逝。溪水澄澈,故鳥或沈或浮,頗有嬉戲自得之樂。山花似乎也有同感,故飄落水中,任水帶著自己流逝,逝而不返。

這首小詩所描繪的意境,並不是自然景物的客觀的、冷峻的寫照,而是在壹筆壹劃間都融進了作者的情感。在水與苔、山櫻與落暉的和諧中浸透了詩人的歆羨與贊嘆;而在鳥與花對水和周圍環境的迷戀中,正可以看出詩人的同樣的甚至更為深沈的感受。詩人在入攝山時曾留下詩句道:“高僧跡***遠,勝地心相符。樵隱各有得,丹青獨不渝”,除了與高僧交遊之外,兩詩所表現的情趣,正可互相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