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字元章,吳人。因其母親侍奉過宣仁後藩邸舊恩,補為氵含光尉,先後任雍丘知縣、漣水知軍、太常博士、無為知軍等官,後召為書畫學博士,賜對便殿,米芾呈上兒子米友仁所做《楚山清曉圖》,被擢外為禮部員外郎,出知淮陽軍,去世的時候,只有四十九歲。
米芾做文章構思奇巧,從不蹈襲前人舊轍,其書法特別精妙,可以說得到王獻之筆意。米芾畫山水人物,自成壹家,且特別能臨摹古畫,甚至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他對文物鑒定也特別在行,遇有古代器物書畫則極力求取,直到得手為止。王安石曾經摘取米芾的詩句寫於扇子上,蘇軾對米芾也多有誇獎,米芾穿衣戴帽仿效唐人,風韻瀟灑,聲音清亮,他每到壹個地方,都有許多慕名者前來壹睹他的容顏和風采。米芾好潔成癖,以至於不與他人***用器物。他的所做所為也時顯怪異,並為後世留下了諸多笑話。例如,無為州有壹塊大石頭,形狀奇醜,米芾見之後大為高興,說“:這塊石頭完全可以受我壹拜。”於是真的開始叩拜,並念念有詞地喊石頭大哥。米芾向來厭惡世俗,故他在仕途中總遇挫折。曾奉詔仿黃庭堅小楷做周興嗣的《千字韻語》,又曾進入宣和殿觀看禁內所藏之書,別人都據此認為米芾是很受寵的。
米芾的兒子米友仁,字無暉,潛心古學,也善於書法繪畫,世號“小米”,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
2. 米顛趣味兩則文言文翻譯米顛趣味兩則文言文翻譯:(米芾)知無為軍,初入川廨,見立石頗奇,喜曰:“此足以當吾拜”。
遂命左右取袍笏拜之,每呼曰:“石丈”。言事者聞而論之,朝廷亦傳以為笑。
譯文:米芾擔任無為軍事長官,剛剛到達州官坻,看見壹塊立石極為奇異,十分驚喜地說:“這奇石足以讓我祭拜”。於是就命令部下給自己穿上官袍並手持笏板拜祭它,壹邊拜還壹邊喊著“石丈”。
喜歡傳話的人聽到後就四處談論這事,在朝廷百官中也把它作為笑話來傳播。” 米元章守濡須,聞有怪石在河?,莫知其所自來,人以為異而不敢取,公命移至州治,為燕遊之玩。
石至而驚,遽命設席,拜於庭下曰:”吾欲見石兄二十年矣”。譯文:米元章做濡須的太守,聽說河邊空壩上有壹塊怪異大石,不知它是從什麽地方來的。
人們認為它是神異之物,不敢搬動它。米元章命令把這奇石搬運回州郡,作為人們遊玩的景物。
當大石搬運回來的時候,米元章十分驚異,即刻就命下屬擺設宴席,跪拜於庭堂之下,並且說:“我想見到您石兄已二十年了”。
3. 米芾狂放 文言文原文宋徽宗聞米元章①]有字學②。壹旦,於瑤林殿設紙硯筆墨,召米書之。上映簾觀看,令梁守道相伴,賜酒果。米乃反系 ③袍袖,升高就上④,跳躍便捷⑤,落筆如雲⑥,龍蛇⑦飛動。聞上在簾下,回顧抗 ⑧聲曰:“奇絕,陛下!”上大喜,盡以硯紙之屬賜之。尋除書學博士⑨。
譯文宋徽宗聽說米芾精通書法。壹天,在瑤林殿擺放紙硯筆墨,召來米芾讓他寫字。宋徽宗隔著簾子觀看,叫梁守道陪伴米芾,(還)賞賜酒與果品。米芾便反穿袍子,登上高處,輕便敏捷,下筆如雲飄,猶如龍蛇飛動(形容書法筆勢遒勁生動)。(米芾)聽說皇上在簾子下,回頭高聲說:“皇上,好極了!”皇上大喜,把紙硯筆墨之類全部賞賜給他。不久又任命他為書學博士。
4. 米顛趣味兩則文言文翻譯米顛趣味兩則文言文翻譯:
(米芾)知無為軍,初入川廨,見立石頗奇,喜曰:“此足以當吾拜”。遂命左右取袍笏拜之,每呼曰:“石丈”。言事者聞而論之,朝廷亦傳以為笑。
譯文:米芾擔任無為軍事長官,剛剛到達州官坻,看見壹塊立石極為奇異,十分驚喜地說:“這奇石足以讓我祭拜”。於是就命令部下給自己穿上官袍並手持笏板拜祭它,壹邊拜還壹邊喊著“石丈”。喜歡傳話的人聽到後就四處談論這事,在朝廷百官中也把它作為笑話來傳播。”
米元章守濡須,聞有怪石在河?,莫知其所自來,人以為異而不敢取,公命移至州治,為燕遊之玩。石至而驚,遽命設席,拜於庭下曰:”吾欲見石兄二十年矣”。
譯文:米元章做濡須的太守,聽說河邊空壩上有壹塊怪異大石,不知它是從什麽地方來的。人們認為它是神異之物,不敢搬動它。米元章命令把這奇石搬運回州郡,作為人們遊玩的景物。當大石搬運回來的時候,米元章十分驚異,即刻就命下屬擺設宴席,跪拜於庭堂之下,並且說:“我想見到您石兄已二十年了”。
5. 李常傳 文言文翻譯李常傳
李常字公擇,南康建昌人。年青時在廬山白石僧舍讀書。既登進士第,留下所抄書九千卷,給僧舍取名叫李氏山房。調任江州判官、宣州觀察推官。發運使楊佐打算推薦他改官秩,李常推薦他的朋友劉琦,楊佐說:“世間沒有此種風氣很久了。”壹起推薦他們。
熙寧初年,為秘閣校理。王安石與李常友好,以他為三司條例司檢詳官,改任右正言、知諫院。王安石立新法,李常參與討論,不想青苗收取息錢,到這時,分條開列說:“三司條例司剛建立時,已導致中外議論。至於均輸、青苗法,斂散取息,附會經義,人們又大為驚駭,無異於王莽瑣碎離析《周官》片言,以流毒天下!”王安石看到後,派親信曉諭大意,李常不為此而停止。又說:“州縣散常平錢,實際上不出本錢,勒索百姓出息錢。”神宗詢問王安石,王安石請命令李常出具官吏主犯,李常認為這不符合諫官體制,落職校理,通判滑州。壹年多後復職,任鄂州知州,移任湖、齊二州。齊州多盜賊,論報沒有虛日。李常捉到狡黠的盜賊,刺為兵士,使其在部下,盡知盜賊聚居的地方,全部發屋破柱,拔掉他們的基根,半年間,殺七百人,奸惡無處藏身。移任淮南西路提點刑獄。元豐六年(1083),召為太常少卿,升任禮部侍郎。
哲宗即位,李常改任吏部侍郎,升戶部尚書,有人懷疑他缺少才幹氣度,擔心不能勝任,哲宗詢問於司馬光。司馬光說“:使用李常主管國家財政,那麽人們知道朝廷不急於征利,聚斂可稍稍平息了。”李常入對,上書七事,叫崇廉恥,存鄉舉,別守宰,廢貪贓,審疑獄,擇儒師,修役法。當時役法差、免二科沒有決定,李常認為“:法無新舊,方便百姓的就好;論無他我,可長久的就正確。現在如果百姓都出資,那麽貧困的人難辦;如果都出力,那麽富裕的人難堪。各從其願,那麽可以長久。”於是折衷分條開列上呈。皇帝赦恩,免除市易逃欠不滿二百緡的人,李常請求息錢超過二百緡也不收取。
被授予禦史中丞,兼任侍讀,加龍圖閣直學士。李常論取士,請分詩賦、經義為兩科,以盡其所長。開始,黃河在小吳決口,議者打算從孫村口疏導黃河歸還舊河道,到這時,工役興起,李常說:“京東、河北饑餓困乏,不宜疏導黃河。”詔命解除工役。諫官劉安世以吳處厚交付蔡確詩中有毀謗朝政之處,因而極力攻擊蔡確。李常上疏論以詩治罪蔡確,這不是用來敦厚風俗的辦法。劉安世壹同彈劾李常,移任兵部尚書,辭謝不就職,出任鄧州知州。移任成都,在走到陜西途中,突然去世,終年六十四歲。有文集、奏議六十卷,《詩傳》十卷,《元..會計錄》三十卷。
李常比孫覺大壹歲,開始與孫覺齊名,都被呂公著賞識。他們的議論趣舍,大致多相同,所擔任的最後官職也相同,二人死亡,先後只差壹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