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家之主 李白篇——《怨情》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壹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美女妖且閑,采桑岐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攘袖見素手,皎腕約金環。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瑯玕。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遠。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詩·衛風·碩人》
手如柔荑,
膚如凝脂,
領如蝤蠐,
齒如瓠犀,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寫道:東家之子,增之壹分則太長,減之壹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壹笑,惑陽城,迷下蔡。
白居易-《長恨歌》
詳見全首“天生麗質難自棄,壹朝選在君王側。回眸壹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2. 陶淵明有妻子兒女嗎陶淵明大約生於東晉哀帝興寧三年(365——427)字元亮,壹說名潛,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死後由朋友私下起的,並非朝廷頒布,故稱私謚),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普遍認為是星子縣)人,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
他是我國第壹位田園詩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後棄官歸隱。
後世稱靖節先生。有《陶淵明集》。
其隱逸文化總的風格有三:其壹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遠。 年幼時,家庭衰微,九歲喪父,與母妹三人度日。
孤兒寡母,都在外祖父孟嘉家裏生活。孟嘉是當代名士,“行不茍合,年無誇矜,未嘗有喜慍之容。
好酣酒,逾多不亂;至於忘懷得意,傍若無人。”——《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
淵明“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逮欽立語。
日後,他的個性、修養,都很有外祖父的遺風。外祖父家裏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者以《莊》《老》為宗而黜《六經》的兩晉時代,他不僅像壹般的士大夫那樣學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
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誌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誌趣。 淵明醉歸圖[1]陶淵明少年時期有“猛誌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大誌,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懷著“大濟蒼生”的願望,任江州祭酒。
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晉書·陶潛傳》。他辭職回家後,州裏又來召他做主簿,他也辭謝了。
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荊州,投入桓玄門下做屬吏。這時,桓玄正控制著長江中上遊,窺伺著篡奪東晉政權的時機,他當然不肯與桓玄同流,做這個野心家的心腹。
他在詩中寫道:“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 辛醜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對仕桓玄有悔恨之意。
“久遊戀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對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發出了深長的嘆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喪母辭職回家。
元興元年(402年)正月,桓玄舉兵與朝廷對抗,攻入建康,奪取東晉軍政大權。元興二年,桓玄在建康公開篡奪了皇帝的位置,改國為楚,把安帝幽禁在潯陽。
他在家鄉躬耕自資,閉戶高吟:“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
表示對桓玄稱帝之事,不屑壹談。元興三年,建軍武將軍、下邳太守劉裕聯合劉毅、何無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蘇鎮江)起兵討桓平叛。
桓玄兵敗西走,把幽禁在潯陽的安帝帶到江陵。他離家投入劉裕幕下任鎮軍參軍(壹說陶淵明是在劉裕攻下建康後投入其幕下)。
當劉裕討伐桓玄率兵東下時,他仿效田疇效忠東漢王朝喬裝馳驅的故事,喬裝私行,冒險到達建康,把桓玄挾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馳報劉裕,實現了他對篡奪者抗爭的意願。他高興極了,寫詩明誌:“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
千裏雖遙,孰敢不至!”——《榮木》第四章。劉裕打入建康後,作風也頗有不平凡的地方,東晉王朝的政治長期以來存在“百司廢弛”的積重難返的腐化現象,經過劉裕的“以身範物”(以身作則),先以威禁(預先下威嚴的禁令)的整頓,“內外百官,皆肅然奉職,風俗頓改”。
其性格、才幹、功績,頗有與陶侃相似的地方,曾壹度對他產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劉裕為了剪除異己,殺害了討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無罪的王愉父子,並且憑著私情,把眾人認為應該殺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謚任為錄尚書事領揚州刺史這樣的重要的官職。
這些黑暗現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鎮軍參軍經曲經阿曲伯》這首詩中寫道:“目倦山川異,心念山澤居”“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
緊接著就辭職隱居,於義熙元年(405年)轉入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部任建威參軍。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劉敬宣上表辭職。
劉敬宣離職後,他也隨著去職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紹他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壹天,碰到潯陽郡督郵,屬吏說:“當束帶迎之。”
他嘆道:“我豈能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裏小兒。”遂授印去職。
陶淵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辭彭澤縣令結束。這十三年,是他為實現“大濟蒼生”的理想抱負而不斷嘗試、不斷失望、終至絕望的十三年。
最後賦《歸去來兮辭》,表明與上層統治階級決裂,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決心。 陶淵明 歸去來兮辭(5張)陶淵明辭官歸裏,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
因其居住地門前栽種有五棵柳樹,固被人稱為五柳先生。夫人翟氏,與他誌同道合,安貧樂賤,“夫耕於前,妻鋤於後”,***同勞動,維持生活,與勞動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關。
歸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淵明愛菊,宅邊遍植菊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至今膾炙人口。
他性嗜酒,飲必醉。朋友來訪,無論貴賤,只要家中有酒,必與同飲。
他先醉,。
3. 陶淵明所寫的桃花源記中妻子是什麽意思晉陶淵明在其《桃花源》詩(並序)中說:“自雲先世避春時亂,率邑人妻子來此絕境,不復去焉,遂與外人間隔。”
其中“妻子”壹詞,自古即有二義。壹是指妻,詞中的“子”只是詞性的後綴,如同“兒子”“老子”中的“子”壹樣。
如《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又杜甫 《新婚別》:“結發為妻子,席不煖君牀。”
顯然上二例中均只指妻,不包含別的對象。二是指妻和子。
如《孟子·梁惠王上》:“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句中“父母”“妻子”前後對舉,兩兩關系很明顯。又《後漢書·吳祐傳》:“ 祐問長有妻子乎?對曰:‘有妻未有子也。
’”這就更加明確是妻與子。那麽《桃花源記》中的“妻子”是指妻還是指妻與子呢?那就要結合其中的句段來分析了。
句子說,“自雲先世避春時亂,率邑人妻子來此絕境”,意思是他的先輩為了躲避秦代的亂政,帶著他同鄉邑的人以及他們的妻室兒女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也即是帶著全鄉邑的人舉家逃到這個地方,既然是舉家搬遷,那當然是要帶著妻室兒女,不可能是只帶著妻子不帶兒女。
所以這裏的“妻子”應是指妻子和兒女。但願這個回答能使您滿意。
4. 陶淵明有媳婦嗎陶淵明的天生才學並沒有給他的後代帶來好運。而且婚姻坎坷崎嶇,壹生結過三次婚。
第壹次是陶淵明25歲的時候,結婚成家,婚後便離開了園田居,移居到潯陽縣城,先是教書,然後到江州刺史王凝之手下任別駕祭酒,不辭而歸。等到陶淵明回到家裏時,才知道妻子已經懷孕了,母親和妻子怕他在官場分心,隱瞞了壹段時間。
古人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陶淵明到了而立之年要當爸爸了,自然很高興。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妻子臨盆難產,肚裏的孩子只是伸出壹條腿,按照當時的醫療條件,只能束手無策,眼睜睜看著大人孩子送了命,給妻子辦完喪事,陶淵明萬念俱灰。
第二次是的陶淵明34歲時候又做了新郎官,結婚第二年大兒子阿舒出生了,新生得兒子給陶家帶來極大的歡樂。又過二年,二兒子阿宣出生,阿宣剛會跑,妻子又生了壹對雙胞胎,取名阿雍和阿端,陶淵明深愛他的幾個寶貝兒子,也抑制不住內心的高興,躡手躡腳走到床邊,在微弱的燈光映照下,端詳這雙寶寶的小臉,像兩塊透紅的美玉,長得壹模壹樣。
不幸的是,第二任妻子得了癆病,大口吐血,又離開人間,陶淵明很痛心,知道妻子是為了家庭操勞過度累死的,六年的時間裏生了四個孩子,忙活壹家老少七口人的生計。
妻子去世後,家庭的重擔落到陶淵明母親肩上。每天教書回來,看到四個不懂事的孩子亂成壹團。這四個孩子就夠母親看的,誰來操持家務?家裏沒個主婦實在不行。孟老夫人和叔叔陶夔商量,又給陶淵明提了壹門親事,等到第二年的春天娶進門。
第三次是陶淵明41歲的時候娶了第三個夫人翟氏,翟夫人比陶淵明小壹屬,又賢惠又能幹,首先對婆婆侍奉的很好,婆媳關系融洽,對陶淵明前妻留下的四個孩子盡心盡力撫養,經過她的壹番整治,這個家庭又井井有條,其樂融融,陶淵明只管教書就行了,回家讀書寫字的時候,孩子也不圍著吵鬧了,翟夫人有付好身板,農田裏的活也很能幹,每到農忙時,插秧或是收割,她都跟著陶淵明壹起幹,幹得比陶淵明都利落。
結婚兩年,翟氏為陶淵明生了個小兒子,乳名阿通。由於翟夫人能吃苦耐勞,陶家的日子漸漸好起來。田裏的莊稼年年豐收,糧食吃不了,每年都要釀些酒喝。每當新酒釀成,翟夫人先端壹大碗給陶淵明。只要家裏有酒,翟夫人每頓飯都為陶淵明備酒。陶淵明覺得飲酒是件很舒服的事,小飲小舒服,大飲大舒服,飲多了就醉過去了。
對於兒子來說陶淵明是很幸福的,盡管在《責子》有這樣那樣的調侃,我想那都是對孩子們的慈愛。
五個兒子從長到幼分別是:
阿舒(陶儼)、阿宣(陶俟)、阿壅(陶汾)、阿端(陶佚)、阿通(陶佟)。如果光看詩的字面意思,陶淵明似乎流露出孩子愚笨的無奈和恨鐵不成鋼的嘆息。但我們都知道,詩有言外之意,要真正把握詩歌,就應該揣摩詩人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如果只看到非常推崇陶淵明詩歌的蘇軾詩句“惟願孩兒愚且魯”,就斷定蘇軾不是合格的父親,這是非常片面的。
5. 陶淵明的詩句陶淵明詩全集 陶淵明(365~427),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
壹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淵明出生於壹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
陶淵明的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壹生大略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壹時期,晉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陶淵明28歲以前。由於父親早死,他從少年時代就處於生活貧困之中。
第二時期,學仕時期,從太元十八年他29歲到晉安帝義熙元年 (405)41歲。第三時期,歸田時期,從晉安帝義熙二年(406)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病故。
歸田後20多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陶淵明今存詩歌***125首,計四言詩9 首,五言詩116首。
他的四言詩並不太出色。他的五言詩可大略分為兩大類;壹類是繼承漢魏以來抒情言誌傳統而加以發展的詠懷詩,壹類是幾乎很少先例的田園詩。
陶詩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陶淵明死後 100多年,蕭統搜集他的遺文,區分編目,編定了《陶淵明集》 8卷,並親自寫序,作傳。
後來,北齊陽休之又在蕭本基礎上,增加了別本的《五孝傳》和《四八目》,合序目為10卷本《陶潛集》。陽本隋末失其序目,為9卷本。
此後,別本紛出,爭欲湊成10卷,北宋時宋庠又重新刊定10卷本《陶潛集》,為陶詩最早刊本。以上各本都沒有傳下來。
今能看到的最早版本是幾種南宋至元初本。主要有:曾集詩文兩冊本,南宋紹熙三年刊,有清光緒影刻本;汲古閣藏10卷本,南宋刊,有清代影刻本;焦□藏 8卷本,南宋刊,有焦氏明翻本,今《漢魏七十二家集》中《陶集》5卷亦即焦□翻宋本。
此外,還有宋刊《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本和元刊蘇寫大字本等。最早為陶詩作註的是南宋湯漢。
元以後註本、評本日增。元初刊本有李公煥《箋註陶淵明集》10卷:常見有四部叢刊影印本。
清代陶澍註《靖節先生集》10卷,有家刊本及文學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近人古直《陶靖節詩箋》,有“隅樓叢書”本,“層冰堂五種”本,後者稱為《陶靖節詩箋定本》。
1-50首:命子(10首)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 辛醜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 雜詩四首 和郭主簿二首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勸農(六首) 和胡西曹示顧賊曹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停雲並序(四首) 時運並序(四首) 榮木並序(四首)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連雨獨飲 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 歸園田居五首 歸鳥(四首) 51-100首:責子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和劉柴桑 酬劉柴桑 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 移居二首 與殷晉安別並序 形影神三首 止酒 雜詩八首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氵巽]田舍獲 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 贈羊長史並序 飲酒二十首並序 還舊居 悲從弟仲德 贈長沙公並序(四首) 酬丁柴桑 101-154首:諸人***遊周家暮柏下 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 歲暮和張常侍 九日閑居 詠貧士七首 遊斜川 擬古九首 桃花源詩並記 述酒 於王撫軍座送客 讀《山海經》十三首 臘日 答龐參軍 答龐參軍並序(六首) 詠二疏 詠三良 詠荊軻 有會而作並序 乞食 挽歌詩三首 -------------------------------------------------------------------------------- 命子 其壹∶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邈焉虞賓,歷世重光。
禦龍勤夏,豕韋翼商。 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其二∶ 紛紛戰國,漠漠衰周。 鳳隱於林,幽人在丘。
逸虬繞雲,奔鯨駭流。 天集有漢,眷予湣侯。
其三∶ 放赫湣侯,運當攀龍。 撫劍風邁,顯茲武功。
書誓河山,啟土開封。 亹亹丞相,允迪前蹤。
其四∶ 渾渾長源,蔚蔚洪柯。 群川載導,眾條載羅。
時有語默,運因隆寙。 在我中晉,業融長沙。
其五∶ 桓桓長沙,伊勛伊德。 天子疇我,專征南國。
功遂辭歸,臨寵不忒。 孰謂斯心,而近可得。
其六∶ 肅矣我祖,慎終如始。 直方二臺,惠和千裏。
於皇仁考,淡焉虛止。 寄跡風雲,冥茲慍喜。
其七∶ 嗟余寡陋,瞻望弗及。 顧慚華鬢,負影只立。
三千之罪,無後為急。 我誠念哉,呱聞爾泣。
其八∶ 蔔雲嘉日,占亦良時。 名汝曰儼,字汝求思。
溫恭朝夕,念茲在茲。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其九∶ 厲夜生子,遂而求火。
凡百有心,奚特於我! 既見其生,實欲其可。 人亦有言,斯情無假。
其十∶ 日居月諸,漸免子孩。 福不虛至,禍亦易來。
夙興夜寐,願爾斯才。 爾之不才,亦已焉哉! --------------------------------------------------------------------------------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 其壹∶ 行行循歸路,計日望舊居。
壹欣侍溫顏,再喜見友於。 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江山豈不險,歸子念前塗?。 凱風負我心,戢枻守窮湖。
高莽眇無界,夏木獨森疏。 誰言客舟遠,近瞻百裏餘。
延目識南嶺,空嘆將焉如! 其二∶ 自古嘆行役,我今始知之! 山川壹何曠,巽坎難與期。 崩浪聒天響,長風無息時。
久遊戀所生,如何淹在茲。 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
當年詎有幾,縱心復何疑。
6. 關於陶淵明的詩《歸園田居五首》
壹∶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壹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復得返自然。
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四∶
久去山澤遊,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井竈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餘”。
“壹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