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詩經關於孩童的詩句

詩經關於孩童的詩句

1. 描寫兒童的古詩詞和詩意

作品原文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註釋譯文 註釋 蓬頭:頭發亂蓬蓬的。

稚子:年齡小的孩子。 垂綸:釣魚。

綸:釣魚用的絲線。 莓:壹種小草。

苔:苔蘚植物。 借問:向人打聽。

魚驚:魚兒受到驚嚇。 應:回應,答應。

映:遮映 譯文 壹個蓬頭稚面的小孩學著大人釣魚,斜著身子坐在野草叢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連忙遠遠地招了招手,害怕驚動了魚兒,不敢回應過路人。

作品鑒賞 這是壹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在唐詩中,寫兒童的題材比較少,因而顯得可貴。

這首七絕寫小兒垂釣別有情趣。前兩句敘述、描寫,從外形著筆,是實寫。

後兩句詩側重神態來寫。此詩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刻意的雕飾,就似壹枝清麗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淺易的敘述中透露出幾分純真、無限童趣和壹些專註。

壹二句重在寫形,三四句重在傳神。稚子,小孩也。

“蓬頭”寫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頑皮,天真可愛。“綸”是釣絲,“垂綸”即題目中的“垂釣”,也就是釣魚。

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寫出山野孩子頭發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在垂釣時,“側坐”姿態,草映其身,行為情景,如在目前。

“側坐”帶有隨意坐下的意思。這也可以想見小兒不拘形跡地專心致誌於釣魚的情景。

“莓苔”,泛指貼著地面生長在陰濕地方的低等植物,從“莓苔”不僅可以知道小兒選擇釣魚的地方是在陽光罕見人跡罕到的所在,更是壹個魚不受驚、人不暴曬的頗為理想的釣魚去處,為後文所說“怕得魚驚不應人”做了鋪墊。“草映身”,也不只是在為小兒畫像,它在結構上,對於下句的“路人借問”還有著直接的承接關系──路人之向他打問,就因為看得見他。

後兩句中“遙招手”的主語還是小兒。當路人問道,稚子害怕應答驚魚,從老遠招手而不回答。

這是從心理方面來刻劃小孩,有心計,有韜略,機警聰明。他之所以要以動作來代替答話,是害怕把魚驚散。

他的動作是“遙招手”,說明他對路人的問話並非漠不關心。他在“招手”以後,又怎樣向“路人”低聲耳語,那是讀者想象中的事,詩人再沒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說明了“遙招手”的原因以後,詩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過以上的簡略分析可以看出,前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體態,但“側坐”與“莓苔”又不是單純的描狀寫景之筆;後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繪動作的生動的筆墨。不失為壹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描寫兒童的佳作呀。

2. 詩經裏有關於孩子的嗎

詩經中描寫孩子的語句、段落:

1、寫孤兒的《國風·王風·葛藟》(先秦):

綿綿葛藟,在河之滸。

終遠兄弟,謂他人父。

謂他人父,亦莫我顧。

綿綿葛藟,在河之涘。

終遠兄弟,謂他人母。

謂他人母,亦莫我有。

綿綿葛藟,在河之漘。

終遠兄弟,謂他人昆。

謂他人昆,亦莫我聞。

譯文

葛藤纏繞綿綿長,在那大河河灣旁。

兄弟骨肉已離散,叫人爹爹心悲涼。

叫人爹爹心悲涼,他也哪裏會賞光。

葛藤纏繞綿綿長,在那大河河岸旁。

兄弟骨肉已離散,叫人媽媽心悲涼。

叫人媽媽心悲涼,她也哪裏會幫忙。

葛藤纏繞綿綿長,在那大河河灘旁。

兄弟骨肉已離散,叫人哥哥心悲涼。

叫人哥哥心悲涼,他也只把聾啞裝。

2、寫孩子對女子與情人約會的好奇和窺探的《國風·鄭風·山有扶蘇》(先秦):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喬松,隰有遊龍,

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譯文

山上有茂盛的扶蘇,池裏有美艷的荷花。

沒見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見妳這個小狂徒。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裏有叢生的水葒。

沒見到子充好男兒啊,偏遇見妳這個小狡童。

3、側面寫了孩子穿戴的《國風·衛風·芄蘭》(先秦):

芄蘭之支,童子佩觿。

雖則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

雖則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譯文

芄蘭枝上結尖夾,小小童子佩角錐。

雖然妳已佩角錐,但不解我情旖旎。

走起路來慢悠悠,搖搖擺擺大帶垂。

芄蘭枝上葉彎彎,小小童子佩戴韘。

雖然妳已佩戴韘,但不跟得來親近。

走起路來慢悠悠,搖搖擺擺大帶垂。

4、側面寫了孩子穿戴的《國風·齊風·甫田》(先秦) :

無田甫田,維莠驕驕。

無思遠人,勞心忉忉。

無田甫田,維莠桀桀。

無思遠人,勞心怛怛。

婉兮孌兮。總角丱兮。

未幾見兮,突而弁兮!

譯文

大田寬廣不可耕,野草高高長勢旺。

切莫掛念遠方人,惆悵不安心惶惶。

大田寬廣不可耕,野草深深長勢強。

切莫掛念遠方人,惆悵不安心怏怏。

漂亮孩子逗人憐,紮著小小羊角辮。

才只幾天沒見面,忽戴冠帽已成年。

5、描寫少女的美麗的《國風·衛風·碩人》(先秦):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

齊侯之子,衛侯之妻。

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領如蝤蠐,齒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於農郊。

四牡有驕,朱幩鑣鑣。

翟茀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鮪發發。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譯文

美人身材真苗條, 穿著錦衣罩布衣。

她是齊莊公的女, 又是衛莊公的妻。

齊國太子的妹妹, 邢國諸侯的小姨,譚公還是她妹夫。

手指柔軟如茅芽,肌膚細滑如脂膏。

脖子雪白如蝤蠐,齒白齊整如瓜子。

前額方正眉細彎,輕輕壹笑酒渦生, 兩眼顧盼似秋波。

美人身材好苗條, 停車休息在近郊。

四匹公馬多雄壯, 紅綢掛在馬嚼旁。

羽飾車駕到王宮, 大夫無事早退朝,莫使新人太疲勞。

黃河之水浩蕩蕩,激越奔流向北方。

撒網入河沙沙響,蝗魚鱔魚捕在網。

初生蘆荻長又長, 隨嫁姜女盡盛裝, 陪送男子也雄壯。

3. 古詩詞中描寫兒童的句子

古代兒童古詩詞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壹道開.

風鳶圖詩(其壹) 徐渭

柳條搓線絮搓棉,

搓夠千尋放紙鳶。

消得春風多少力,

帶將兒輩上青天。

所見

清 袁 枚

牧童⑴騎黃牛,

歌聲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鳴⑹蟬,

忽然閉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裏

籬落疏疏壹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小兒垂釣》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牧童》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花影》宋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田家》宋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4. 詩經中對孩子戀愛的句子

《詩經》中的愛情名句點評

詩經

》中的愛情名句點評

第壹

詩經·國風·邶風

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第二

詩經·國風·召南·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冒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第三

詩經·國風·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壹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

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

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

之,宛在水中沚。

5. 描寫孩子活潑可愛的詩句

在中國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裏就有涉及兒童的詩句:“童子佩觿”(《衛風·芄蘭》).西晉詩人左思所作280字的《嬌女詩》可說是中國古典詩歌史上較早的專門寫兒童的詩篇之壹.此詩極力描繪詩人的兩個女兒——大女“蕙芳”與小女“紈素”逗人喜愛的嬌態,給讀者以身臨其境、如見其人之感.

在中國古典詩歌史上,無論是涉及兒童的詩句,還是專門吟詠兒童的詩篇,大都寫得富有詩意,頗具童趣.涉及兒童的詩句,出色的有:

宋·葉紹翁的“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壹燈明”(《夜書所見》),以兒童挑燈籬邊捉蟋蟀的無憂無慮反襯詩人客居在外的愁思;

宋·雷震的“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村晚》),用牧童短笛的裊裊余音渲染村居生活的意趣和山村迷人的暮景;

清·高鼎的“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村居》),拿放紙鳶上藍天的活潑兒童來襯托春光的明媚.這些涉及兒童的詩句,在全詩中主要起襯托作用,詩中的兒童尚不能算是主角.

南宋·楊萬裏的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宿新市徐公店》),描寫兒童的行動更為具體,反映兒童的心理也更為傳神,兒童在詩中已成為主角.這裏,詩人借兒童撲蝶、蝶戲兒童的描寫,使天真活潑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可謂妙趣橫生,妙不可言.

唐·施肩吾的《幼女詞》:“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寥寥數語,便使壹個弄巧成拙、天真爛漫的幼女形象活現於讀者的面前.明·毛鉉的《幼女詞》:“下床著新衣,初學小姑拜.低頭羞見人,雙手結裙帶”,寫幼女學小姑成婚時拜堂,既知“著新衣”,又知“羞見人”,並懂得以“雙手結裙帶”來掩飾自己的羞態,就使壹個情竇初開而稚氣未脫的幼女形象栩栩如生.這兩首詩都是以兒童的稚態見其童心.唐·崔道融的《牧豎》:“牧豎持蓑笠,逢人氣傲然.臥牛吹短笛,耕卻傍溪田”,前兩句,著重寫牧童的神態,突出壹個“傲”字;後兩句,突出壹個“智”字,也即其“傲”的資本:既能驅牛耕田,又會吹笛.顯然,此詩是以兒童的傲態見其智心.

唐·胡令能的《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寫農村男孩學釣魚,突出“專心”二字,他怕“魚驚”,專註於釣,其“側坐”、以草隱身的形態顯得天真、機靈,而“路人借問”、他“遙招手”而不應答的細節則使此兒童應急的情態更為逼真如畫,個性也更為鮮明.這首詩可謂以兒童的智態見其專心.

6. 關於描寫兒童天真可愛形象的詩句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臥剝蓮蓬。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壹道開。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1、采白蓮: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壹道開。”(唐·白居易《池上》) 2、呼牛歸: “日暮鳥雀稀,稚子呼牛歸。

住處無鄰裏,柴門獨掩扉”(唐·丘為《泛耶溪》) 3、不識月: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唐·李白《古朗月行》) 4、解方言: “舊國迷江樹,他鄉近海門。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

(唐·皇甫冉《同諸公有懷絕句》) 5、摘扁豆: “古巷少人行,新月彎彎瘦,藤蘿滿墻頭,兒童摘扁豆。”(佚名) 6、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唐·駱賓王《詠鵝》) 7、學人拜新月: “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

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唐·施肩吾《幼女詞》) 8、學小姑: “下床著新裝,初學小姑拜。

低頭羞見人,雙手結群帶。”(明·毛鉉《幼女詞》) 9、騎黃牛: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清·袁枚《所見》) 10、折揚柳: “柳條三尺長,明日清明節。

江南小兒女,采作流蘇結。”(清·許虬《折揚柳歌》) 11、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孟郊《遊子吟》) 12、念牧童: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唐·王維《渭川田家》) 13、學垂釣: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唐·胡令能《小兒垂釣》) 14、弄釣: “繞池閑步看魚遊,正值兒童弄釣舟。

壹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唐·白居易《觀遊魚》) 15、追黃蝶: “籬落疏疏壹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宋·楊萬裏《宿新市徐公店》) 16、關柴門: “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唐·崔道融《溪居即事》) 17、戀小車: “見人初解語嘔啞, 不肯歸眠戀小車。

壹夜嬌啼緣底事, 為嫌衣少縷金華。”(唐·韋莊《與小女》) 18、笑問客: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19、吹短笛: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雷震《村晚》) 20、開門: “無事經年別遠公,帝城鐘曉憶西峰。爐煙消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

(唐·李商隱《憶匡壹師》) 21、不識衣冠: “萋萋芳草春綠,落落長松夏寒。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

(唐·王維《田園樂》) 22、指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23、挑促織: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壹燈明。”

(葉紹翁《夜書所見》) 24、吹曲: “誰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橫眠秋聽深。時復往來吹壹曲,何愁南北不知音!”(唐·盧肇《牧童》) 25、載詩: “十歲載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裏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唐·李商隱《絕句》) 26、拾花鈿: “新詞宛轉遞相傳,振袖傾鬟風露前。

月落烏啼雲雨散,遊童陌上拾花鈿。”(唐·劉禹錫《踏歌詞》) 27、捉柳花: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宋·楊萬裏《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其二) 28、學種瓜: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宋·範成大《田家》) 29、掃花影: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宋·蘇軾《花影》) 30、柳陰眠: “晴明風月雨乾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著,壹牛吃過柳陰西。”(宋·楊萬裏《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七) 31、吹笛: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宋·黃庭堅《牧童》) 32、出門望: “馬啼踏水亂明霞,醉袖迎風受落花。

怪見溪童出門望,鵲聲先我到山家。”(元·劉因《山家》) 33、放紙鳶: “柳條搓線絮搓棉,搓夠千尋放紙鳶。

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青天。”(明·徐渭《風鳶圖詩》其壹) 34、放紙鳶: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高鼎《村居》) 35、作釣鉤: “清江壹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唐·杜甫《江村》) 36、拈蛺蝶: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裏風光亦可憐。

稚子就花拈蛺蝶,人家依樹系秋千。郊原曉綠初經雨,巷陌春陰乍禁煙?副使官閑莫惆悵,酒錢猶有撰碑錢。”

(王禹偁《寒食》) 37、解吟: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白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