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
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
獨敲初夜磬,閑倚壹枝藤。
世界微塵裏,吾寧愛與憎。
[註釋]
①青蘿:指山。
②崦(yān):指日沒的地方。
③初夜:黃昏。
④“世界”句:語本《法華經》:“書寫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生中。”意思是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還談什麽愛和恨呢?
[賞析]
詩人在暮色中去尋訪壹位山中孤僧,通過體味山中疏淡清麗的景色,孤僧恬靜閑適的生活,詩人領悟到“大千世界,全在微塵”的佛家境界。在詩中詩人為我們描驀了壹幅美麗的圖畫:披著夕陽的余輝,到茅屋中去探訪孤僧,只見落葉遍地,寒雲繚繞,山徑重重,卻沒有找到要訪的人。詩人並未生氣,只悠閑地倚杖而立,聽著黃昏中獨自響起的磬聲。並由此悟到佛家禪理。但縱觀李商隱壹生掙紮於宦海,這只不過是他失意之時的感慨,也當算個異數。詩人圍繞訪僧悟禪的主題創造氣氛,意致簡遠超然。詩中用詞也很精妙,時有照應之處:如“初夜”對“殘陽”;“獨敲”對“孤僧”。
尾聯抒情,詩人似乎大徹大悟,感慨地說:“大千世界,俱在微塵,我還需有什麽愛與憎呢?”這不過是詩人用以解脫自己、排遣抑郁苦悶的話,因為他從未忘了愛憎,他的詩,就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