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福州的風俗

福州的風俗

福州風俗主要為節俗、婚俗、食俗、傳統技藝,具體如下:

1、節俗

遊神、迎神是福州鄉村正月裏舉行的壹種習俗活動。農歷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遊神的時間。以村為單位,有時數村聯合,用敞篷大轎擡著當地供奉的神祗塑像,在鑼鼓和鞭炮聲中結隊巡遊村境,百姓夾道觀看、迎接,場面熱烈。

福州傳統有個“拗九節”,已出嫁的女兒都要在正月廿九煮“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縣仍保持此俗,但城區的“拗九節”卻漸漸被“母親節”所代替,壹到這個節,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樓裏也可以看到為父母親而設的宴席。

2、食俗

福州菜是閩菜的代表,閩菜有“福州菜香飄四海,食文化千古流傳”之稱。選料精致,刀工嚴密謹慎;講究火候,註重調湯;喜用佐料,口味多變。著名湯品如歷史悠久的佛跳墻,有“壇起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的美譽。

福州五大代表菜是佛跳墻、雞湯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雞。五碗代表是太極芋泥、鍋邊糊、肉丸、魚丸、肉燕。福州的素菜也很有名,以面筋、豆腐皮、豆腐筋、香菇、木耳等植物食物為原料。名素菜有“南海金蓮”、“半月沈江”、“石鼓三鮮”、“湧泉三絲”等30多種。

3、婚俗

福州結婚習俗分為訂婚儀式、男方下聘禮、女方回禮、女方置辦嫁妝、接親、吃太平面、鋪床、見長輩、酒店設酒宴、回門。“過禮”之後,男女雙方即可商定日期,到當地政府辦理結婚證,正式確定婚姻關系。

4、傳統技藝

閩劇,又稱“福州戲”。明代,昆山腔、弋陽腔等傳入福州,福州方言戲曲逐漸興起。清光緒初到辛亥革命前後,稱“閩班”。民國十三年(1924年),鄭振鐸出版傳統劇目《紫玉釵》等,正式以“閩劇”取代了“閩班”的稱號。

評話是福州地區主要曲藝品種,講究唱、說、做、表,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譽。

十番原名“協歡”,意為聲協和而成歡,是福州主要地方樂曲之壹,由民間龍燈舞演變發展而來,曲調悠揚動聽。

擴展資料:

福州城市標誌

1、市標——三山壹水

福州城內於山、烏山、屏山“三山”鼎峙,閩江宛如綠帶穿城而過。史載,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於山、烏山、屏山圈入城內,形成了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內”的獨特風貌。“三山壹水”成為榕城主要標誌,故福州亦稱“三山”。

2、市樹——榕樹

福州植榕,古已成風。榕樹四季常青、枝榮葉茂、雄偉挺拔、生機盎然,象征著福州城市精神風貌。福州城區有古榕樹近千株,其中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內的壹株千年古榕被譽為福州第壹大榕,相傳是北宋冶平年間三位武官在此練武時植下的,樹高20米,樹冠地面投影面積達1330多平方米。

3、市花——茉莉花

福州特產,產量和質量都居中國之首。宋時福州已普遍栽培茉莉。福州城郊有許多成片栽培的茉莉園。它象征福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芬香四播。以茉莉花薰制的福建茉莉花茶亦久負盛名,遠銷海內外。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命名茉莉花為市花。

百度百科 福州

百度百科 福州結婚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