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春》
春天了
龍華的桃花開了
在那些夜間開了
在那些血斑點點的夜間
那些夜是沒有星光的
那些夜是刮著風的
那些夜聽著寡婦的咽泣
而這古老的土地呀
隨時都像壹只饑渴的野獸
舐吮著年輕人的血液
頑強的人之子的血液
於是經過了悠長的冬日
經過了冰雪的季節
經過了無限困乏的期待
這些血跡,斑斑的血跡
在神話般的夜裏
在東方的深黑的夜裏
爆開了無數的蓓蕾
點綴得江南處處是春了
人問:春從何處來?
我說:來自郊外的墓窟。
《春》作於1937年4月。
艾青說:“這是為紀念左聯五烈士而寫的。胡風拿去發表在《生活與學習》上。”
柔石、殷夫、胡也頻、李偉森、馮鏗,這五位年輕的革命者、作家和詩人,在龍華被國民黨反動派無情地殺害了。這歷史上的壹個重要事件,在當時震撼了全國。
面對這壹殘酷的嚴重事件,革命的詩人、文學家們無不滿腔怒火、義憤填膺。當時作為壹個年輕詩人的艾青,同樣也是怒不可遏。
而怎樣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來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罪惡,來謳歌五烈士的革命精神,來喚起民眾呢?
為了反映這壹事件,詩人本來是可以有多種選擇的。可以直抒胸臆,投槍匕首般地噴瀉而出,可以直接具體刻劃五烈士英勇就義的場面,也可以寫五烈士革命的歷程——寫壹首長詩。而詩人沒有這樣選擇,可能詩人覺得這樣寫會流於壹般化,不足以撼動人心。因此詩人最終選擇了《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