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憑箜篌引描寫音樂震撼力的詩句是: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1、《李憑箜篌引》是唐代詩人李賀的作品。此詩運用壹連串出人意表的比喻,傳神地再現了樂工李憑創造的詩意濃郁的音樂境界,生動地記錄下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技藝,也表現了作者對樂曲有深刻理解,具備豐富的藝術想象力。
2、全詩語言峭麗,構思新奇,獨辟蹊徑,對樂曲本身,僅用兩句略加描摹,而將大量筆墨用來渲染樂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動人效果,大量的聯想、想象和神話傳說,使作品充滿浪漫主義氣息。
3、李憑:當時的梨園藝人,善彈奏箜篌。楊巨源《聽李憑彈箜篌》詩曰:聽奏繁弦玉殿清,風傳曲度禁林明。君王聽樂梨園暖,翻到《雲門》第幾聲?花咽嬌鶯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漢王欲助人間樂,從遣新聲墜九天。箜篌引:樂府舊題,屬《相和歌·瑟調曲》。箜篌:古代弦樂器。又名空侯、坎侯。形狀有多種。據詩中二十三絲,可知李憑彈的是豎箜篌。
4、李憑是梨園弟子,因善彈箜篌,名噪壹時。天子壹日壹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身價之高,似乎遠遠超過盛唐時期的著名歌手李龜年。他的精湛技藝,受到詩人們的熱情贊賞。李賀此篇想象豐富,設色瑰麗,藝術感染力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