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蘇東坡在逆境中是如何樂觀豁達的?

蘇東坡在逆境中是如何樂觀豁達的?

蘇軾在逆境中樂觀豁達的事例有:

1、烏臺詩案

蘇軾因為“烏臺詩案”差點送命後被貶黃州,壹次出行遇雨,壹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狽,唯有蘇軾發出了“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感慨,這絕對不是遇雨的感受,而是經歷無數人生挫折與磨難後的感悟,是壹種對人生超然的樂觀。

2、流放嶺南貶惠州

宋哲宗元年,蘇東坡從兵部尚書位置,被貶到嶺南(廣東高山大庾嶺以南)英州太守。在中原人看來,那種地方遍地都是瘴癘之氣,沒法住人,之前從來沒有人跑到那麽遠的地方去。

蘇東坡成為宋朝第壹個被流放到嶺南的人,他此時已經58歲。在飽嘗命運的榮枯盛衰之後,他要追尋常人的生活,以壹個犧牲者的身份,跋涉1500公裏,壹站壹站地往前走。

到了惠州之後,原來並非妳想象!發現到處都是濃綠的草木和亞熱帶水果,真的是“嶺南萬戶皆春色”。蘇東坡再壹次發揮了樂觀主義的精神,寫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千古佳句。

3、被貶儋州

儋州就是今天海南島的天涯海角,在當時被視為蠻荒中的蠻荒。那時候被送到海南去,是僅次於砍頭的懲罰,蘇東坡已經61歲了,搞不好這輩子都沒有平反的機會了。

被貶的同時,弟弟子由被降職,兒子蘇邁丟了官,積蓄全部建了房帶不走,朝廷還欠他的3年俸祿賴著不給,財務狀況和破產沒啥兩樣!

子由把他送到海邊,成了兄弟倆的訣別。壹葉小舟漂泊20日抵達海南島,蘇東坡描述眼前的景象: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可見當時的海南島根本不適合人居住。

按理說,蘇東坡受了這樣的打擊,應該頹廢才對,可是蘇東坡再次展現出其樂觀的天性,通過對美食的追求,再壹次實現自我心靈的放飛,他給兒子蘇邁的信寫道:

“在這裏發現了壹種美味叫生蠔,肉剝出來帶著漿放到水裏,加入酒壹起煮熟,那種美味以前從來都沒有吃到過。把個頭大的挑出來烤熟了吃,比煮著吃還要鮮美呢!”

蘇軾的可愛

蘇東坡的可愛體現在文化上是不擺架子、見人就熟、充滿好奇、天天驚喜,再傷心的事情,難過壹會兒就過去了,再不好的地方,住下壹陣就適應了,而且他完全不會掩飾真實的心情。

比如他在海南島流放的時候,天天在岸邊盼望著有海船過來,等著能夠買到他最嘴饞的豬肉。

這種可愛表現在文學上就是不說空話、套話、老話、違心話,只憑著自己的直覺發掘最美的意象,他只隱忍他人,而不與他人重疊。

這是他在文學上的可愛之處。這些可愛如果加上學識和視野,就已經能夠營造出非常美妙的文學天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