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說此年豐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青玉案 元夕 》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壹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生查子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春龍節(二月初二):
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擡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寒食節:
冬至後壹百零五日,清明節的前壹、二天。傳說,這個節日,是紀念春秋的介之推的。
◎清明: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 史。清明最開始是壹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壹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 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壹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壹個習俗,清明之日 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上巳節(三月初三):
上巳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俗稱三月三,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歷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周禮》鄭玄註: “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暮春者,春服既 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
古代上巳節活動:
祓除畔浴,修禊之事。
流觴曲水,是文人臨水宴飲、吟詩做賦的節日,最著名的是王羲之蘭亭之會。
祭祀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
春遊踏青,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大好時機.
端午
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塗雄 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 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端 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