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冬寒雪冷到杏樹成蔭,蘇州留園幼兒園副園長邱瑾、紅蘋果實驗幼兒園副園長汪雯嫻走遍霍爾果斯市每壹所直屬園、中心園和村園。從踏入幼兒園的第壹天起,她們便進入“沈浸式”工作狀態,每周定點壹所園內工作,了解幼兒壹日作息安排、觀摩園內大型活動、指導戶外場地建設、參與園本教研活動……她們註意發現每個園所的優點,指出問題與不足,並提出改進建議。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我們要珍視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和遊戲環境。”邱園長發現有幼兒園戶外活動器具的擺放不適合幼兒取放,便與全園教師對園內置物架進行重新布局,將玩具進行分類擺放。這樣,不僅方便了幼兒遊戲,也充分發揮了遊戲材料的作用。
在壹所幼兒園,邱園長發現該園沒有專用的活動室,便提出利用中庭、走廊、角落等,打造開放式“美工室”和“創意廊”,滿足幼兒遊戲和學習需要。汪園長發現壹所幼兒園的戶外場地較大,便提出對戶外環境進行重新布局,指導幼兒園打造出小山坡、山洞等戶外遊戲場地,引導教師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壹草壹木、壹磚壹瓦實施教育。壹些看起來沒用的廢舊材料在孩子手中卻“活”了起來,他們三五壹群圍在壹起過家家,有的炒菜,有的搭帳篷,玩得不亦樂乎,綠綠的青草映襯著孩子們開心的笑容,他們興趣高漲,專註投入,真正成為遊戲的主人,在遊戲中習得生活經驗。
陳鶴琴先生曾說:“大自然、 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幼兒天性好奇、好問、好探究,大自然中的各種資源充滿了生命的氣息,容易喚起他們無窮的生命活力。汪園長發現園內豐富的自然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便帶領老師對園內自然資源進行重新梳理及合理利用,園子裏頓時熱鬧了起來:丁香花樹下孩子拿著紙筆寫生,榆錢樹下孩子仰著頭觀察榆錢兒,蘋果樹上孩子的領養牌在風中搖曳,種植地裏幼兒忙碌地進行播種……幼兒的活動由室內走向戶外,教師在大自然懷抱中滿足和發展幼兒的興趣,讓孩子們動手動腦,關註植物生命現象,在實踐操作中了解事物特性,將自然資源轉化為對幼兒有益的學習資源。
在壹個月的園所調研活動中,她們看到了各園所教師的努力並給予鼓勵,同時也針對改進項目,不定時地進行“回頭看”,他們希望通過這樣方式,真正促進幼兒園的改革發展。從殘冬至暮春,她們在領略祖國西北邊陲美好風光的同時,也從各園所的進步與變化中收獲了欣慰與幸福。(邱瑾、雯嫻文 語華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