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清風明月本無價的下壹句對聯?

清風明月本無價的下壹句對聯?

清風明月本無價下壹句為近水遠山皆有情。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這是鐫刻於蘇州名園滄浪亭石柱上的壹副楹聯。上聯出自北宋名臣歐陽修《滄浪亭》中的詩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的上句。下聯出自滄浪亭始建者、與歐陽修同時代的文人蘇舜欽《過蘇州》中的詩句“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的下句。

上下聯對仗工整,既記述了蘇舜欽以四萬貫置辦滄浪亭所在私家花園的由來,又突出了此處風光“遠山近水”的旖旎,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歷史上滄浪亭幾經毀修,此楹聯為清道光七年(1827)江蘇布政使梁章鉅重修滄浪亭時所刻,聯句集名士詩句而成,書風端莊謹嚴,入石三分,為名亭增輝不少。

近兩百年來,多少文人雅士流連亭前,睹聯觀景,浮想聯翩。壹百多年後,這副楹聯被當代著名書法家王遐舉書於卷軸,書法與聯句輝映,詩意與墨香相融,抒發了壹代書家的美好情懷。

擴展資料

王遐舉(1909-1995),原名克元,號野農,湖北監利人。工詩文,通史學,擅長國畫,尤以書法名世。曾任中國美術館館員、海峽兩岸書畫家聯誼會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院長,當代著名書法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被譽為“華夏明筆”“京都書豪”。

這副《七言行書聯》,紙本,縱130、橫30厘米;上下聯取自滄浪亭石柱上所刻楹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落款:王遐舉,鈐朱文“王遐舉”印。

王遐舉自幼受愛好寫字的父親影響,勤練書法,臨習碑帖,並涉獵國畫,打下了良好的書法基礎,以至於年僅九歲,就與父親壹起給鄉人寫春聯,獲得鄉人嘖嘖稱贊。其書法真、草、隸、篆諸體兼工,行書作品書風雅意,壹筆壹劃剛柔相濟,筆力勁健,富於張力。

王遐舉書法以隸書與行草最為出色,隸書主要取法漢代經典碑刻,同時兼具篆書意蘊。在這副書法作品中,作者在行書間融入了隸書碑刻的方整、古拙、瘦硬、飄逸等意趣,字形結構上以隸書的橫向趨勢,長撇大捺,有力掃千軍之勢。

筆畫粗細運轉自然,簡潔流暢,雖以方筆為主,卻不缺乏圓厚豐滿的情趣。用筆沈穩,中鋒、側鋒交替使用,收放自如,使結體顯得險峻勁利而又不失穩重矯健。筆勢舒展外拓,轉折頓按,放而不野,厚而不滯,開合大氣。

整副作品雖僅寥寥十余字,但布局別致,字距疏密勻稱,書體隸行結合,既有碑體的險峻放縱,又有行草的飄逸神韻,欹正相生,藏露相接,遒勁別致,富於動態而又情趣橫生。

王遐舉壹生治學嚴謹,處事平和敦厚,待人謙謹誠懇,書法追求師古而不泥古,講求字外功夫,博采眾長,終成飲譽海內外的書法大家。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對書法的心得:“壹件書法作品,應該是書寫者的性格、情感以及各種修養,壹齊從胸中、腕底奔湧到紙上的總和。”

就像他以滄浪亭楹聯為題材,熟知滄浪亭滄桑歷史,書寫時儼然已進入“近水遠山皆有情”的忘我的翰墨境界,胸中自成丘壑,正是融入了自己的藝術、學識、思想及人格修養,才使得其作品具有底蘊深厚、富於生機的藝術旨趣,才有了作者遍布於武漢黃鶴樓、雲南滇池、鄭州黃河碑林等多處名勝古跡的不朽墨跡。

百度百科-滄浪亭

百度百科-王遐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