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2、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壹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3、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4、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壹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5、唐·李商隱?《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是什麽意思?
本句釋義為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裏,也能***享這美好的月光。“嬋娟”是美好的樣子,這裏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嬋娟”就是***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謝莊的《月賦》:“隔千裏兮***明月。”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麽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裏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系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壹起。表達了作者的祝福和對親人的思念,表現了作者曠達的態度和樂觀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