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誰知道仙都的景點導遊講解詞嗎?我找了好久都沒找到... 或者導遊視頻就更好了... 謝謝大家...壹待考考

有誰知道仙都的景點導遊講解詞嗎?我找了好久都沒找到... 或者導遊視頻就更好了... 謝謝大家...壹待考考

仙都位於浙江省縉雲縣境內,是壹處以峰巖奇絕、山水神秀為特色,融田園風光與人文史跡為壹體,以觀光、休閑、度假、科普為主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際民俗攝影創作基地。

仙都景區總面積166.2平方公裏,包括仙都、黃龍、巖門、大洋山四大景區和鼎湖峰、倪翁洞、小赤壁、芙蓉峽、朱潭山、趙侯祠等300多個分景點,九曲練溪,十裏畫廊,山水飄逸,雲霧繚繞,田園風光,野趣盎然,兼有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特別是鼎湖峰高達170.8米,拔地而起,直刺雲天,被譽為“天下第壹筍”。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至今,仙都美妙的山水風光、賞心悅目的人文資源倍受各影視劇導演青睞,已有近百部影視作品在此拍攝了外景,被贊譽為“天然攝影棚”。

豐富的文化積澱與自然風景相協調,多彩美麗的神話傳說表現了仙都山川泱泱風采。仙都古稱縉雲山,與黃山、廬山並列為軒轅黃帝的三大行宮。唐天寶年間,鼎湖峰周圍五彩祥雲繚繞,鸞鶴飛舞,雲中仙樂響亮,山呼“萬歲”。唐明皇李隆基聞聽此景,不禁龍顏大悅:“真乃仙人薈萃之都也”,並乘興禦書“仙都”二字。從此,縉雲山被敕改為仙都山。獨峙水涯的鼎湖峰,相傳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曾於此煉丹升天。峰側的黃帝祠宇是中國南方祭祀朝拜軒轅黃帝的重要場所,與陜西黃陵遙相呼應,形成“北陵南祠”的格局。仙都摩崖石刻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唐朝小篆書法家李陽冰的“倪翁洞”、“黃帝祠宇”篆刻真跡,已有近1300年歷史,屬稀世之品。

仙都處於浙江中南旅遊線中心,區位優越,交通便利,金溫鐵路、金麗溫高速公路、330國道和縉椒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上海396公裏,杭州240公裏,溫州150公裏。景區除擁有好溪竹筏漂流、攀巖探險、仙都垂釣、山地野營等多種豐富多彩的休閑度假旅遊項目外,還有很多獨具特色的農家樂及地方風味小吃。

仙都位於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境內,是壹處以峰巖奇絕、山水神秀為景觀特色,融田園風光與人文史跡為壹體,以觀光、避暑休閑和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為壹體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亦是壹個山明水秀、景物優美、氣候宜人的遊覽勝地。境內九曲練溪,十裏畫廊,山水飄逸,雲霧繚繞。

相傳在唐天寶年間有許多繽紛彩雲回旋於此山,山谷樂聲震天,山林增輝。當時有刺史苗奉倩上報玄宗。玄宗聽後驚嘆地說:“這是仙人薈萃之都也!”並親自寫下“仙都”二字。仙都盛名由此傳到今天。仙都景色美在天然,奇峰異石,千姿百態;她有桂林山水之秀又有雁蕩奇峰怪石之神韻。

鼎湖峰 鼎湖峰景點是整個風景名勝區的核心。鼎湖峰,狀如春筍,直刺雲天,高 170.8 米,頂部面積為 710 平方米,底部面積為 2468 平方米,堪稱“天下第壹峰”、“天下第壹筍”。峰巔蒼松翠柏間蓄水成池,四時不竭。相傳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在此鑄鼎煉丹,然後跨赤龍升天而去的地方。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用“黃帝旌旗去不回,片雲孤石獨崔嵬。有時風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點來”的詩句來描繪這個天下奇觀。

童子峰 鼎湖峰旁邊依偎著壹小石峰,它高40.7米,尖尖似筍,俗呼小石筍。鼎湖峰半腰有壹圓洞,像人的肚臍。這小石峰高可平臍,酷似慈母身下的姣兒,故又稱童子峰。近代海寧幹人俊有詩雲“大石氣蓋世,小石樂天真。天真不可復,大石誤千春。

仰止亭 仰止亭,據清六峰樵客《仙都小憩圖》載:在童子峰外練金溪畔,約建於明代,當為遊人瞻仰鼎湖峰雄姿的仰止之處,後廢。臺胞李延品、舒壽福兩先生捐款重建。新亭是重檐十二柱式,黃帝合宮形,有古樸典雅之感。“仰止亭”三字,湖州李英書,亭內長聯,吳亞卿撰書。

步虛山 步虛山是鼎湖峰的後山。它東西走向,東接高天坪,西為石筍漏,南為下官坑,北俯板堰,海拔高364米(步虛,道家名詞,道教齋醮中道士在醮壇上邊贊誦邊步行的儀式動作)。它的西頭原與鼎湖峰為壹體,形成於白堊世晚期,後經流水的沖刷和寒暑風化(垂直節理),才慢慢自然崩塌分離,形成許許多多尖柱狀的石柱。

鼎湖峰就是其中最高最大的石峰,故步虛山,西端俗稱石筍漏與石側漏。元《仙都誌》雲“步虛山,在仙都山前,正與玉虛宮相對,疊嶂倚空,群峰掩映,……古老雲黃帝嘗煉丹之所。<輿地誌>雲‘縉雲堂,即三天子都’。山巔平敞,有若壇,是其地也。”北宋鐵面禦史衢州趙忭有詩雲“妙峰高處即仙居,多為朝真作步虛。卻是清風明月夜,壹聲傾聽屬樵夫。”

淩虛洞 步虛山,奇峰嶙峋。在步虛亭下懸崖陡壁間,有壹個神奇的地方:它遠眺如蟻巢,近看如蛋窩,有的直徑不逾壹寸,有的足有二三 尺;個個堅硬似鐵,油黑發亮,其重異常。這大大小小石蛋之間,組成了許許多多形態各異的洞壑。據地質專家考察後認為:步虛山斯原來是個小小的火山口,當噴發結束前夕,洞口立即被回填的巖漿牢牢封住。這時管道內高速運動的熾熱巖漿,裹著沙石,紛紛滾動變成球形。當火山停噴驟然冷卻時,形成了大小不壹的熔巖球,球泡和石泡。後來經過壹億多年的流水沖刷和自然風化,火山口通道內壁也逐漸破裂坍落,慢慢露出這古怪而神奇的洞壑來。由於地處高踞雲空的峭壁之上,且無藤蔓可攀,是蝙蛹棲生的地方,故稱蝙蝠洞。人們遊到此,可望而不可及,以為這就是登天入仙之處,故也叫淩虛洞。

仙水洞 仙水洞,也叫水仙洞,在步虛山西坡的懸巖陡壁間,它上有片雲亭,下臨練金溪,北有滴水洞、坐禪洞,南為鼎湖峰,是仙都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點之壹。

仙水洞,離溪面五十多米,古時候架梯攀緣可上。洞口面溪,圓如鏡子,故又稱鏡巖。洞頂巖竇間,有乳質的泉水,下滴成池,清澈見底。春夏不多,秋冬不少。水質清淳甘涼,久蓄不腐,相傳軒轅黃帝就用此水來煉丹。人們經常喝它,能消百病,輕體態,益壽延年,故名仙水。世世代代以來,附近的山民,都說是水仙娘娘顯靈的緣故。梁代文學家、著名道士陶弘景寫有{水仙賦)傳世。後來,唐代道士周景復飲了此水而成仙。

仙水洞,古往今來吸引過許多達官貴人和文宗巨匠:段成式、皮日休、陸龜蒙、趙扡、沈括、李之儀等都留下他們活動足跡。現散在洞內外的唐宋摩崖石刻***38處,是我國文物瑰寶。人們遊覽到此,不但可以領略神秘洞府的仙山意境,而且還可以品嘗到沁人心脾的玉液瓊漿。宋人趙扡有詩雲“路人雲端步步輕,洞中涓流壹泓清。不逢真侶仙蹤在:猶喜摩崖紀姓名。”

忘歸洞 忘歸洞,在鼎湖峰西,上前湖村東,洞口朝北,正對小龜山,故俗有望龜之稱。宋樓鑰《(行日錄)“眇視林間,有巨石屹據如雪。且行且觀,遇道童問石之名,雲有洞名忘歸。既懲初陽之失,遂回登焉。洞中可容數十人,四旁嵌空如出鐫斫,旁有小洞,又壹石橫陳如臺。松風清微,俯和端漱,是真使人忘歸也”。(仙都誌)“忘歸洞,在仙都山西,可坐數十人。洞外有石,聳出溪流之上。遊者登覽盡得仙都之勝,使人忘歸,名忘歸臺。”明縉雲知縣李時孚有詩雲:“天風吹我我能閑,常伴高人到此間。野草牽衣香不斷,長松落影夜將闌。山雲欲含龍歸洞,海月初升鶴到檀。對酒橫琴盤石坐,果然今日不知還。”

忘歸洞,康熙(縉雲縣誌)稱:“因朱晦翁詩有‘解鞍盤礴忘歸去 之句故名。”其實早於朱熹的宋奉直大夫胡誌道,有《忘歸洞》詩存世。縉雲縣歷史上以忘歸為名的,始於李陽冰<忘歸臺銘)。忘歸臺,縉雲有二處,壹在五雲鎮吏隱山,二在仙都忘歸洞前,上建有忘歸亭。

仙都山 仙都山,古稱縉雲山,縉雲縣以山得名。《隋書·地理誌》“括蒼有縉雲山。”貞觀元年(邱7),唐太宗按地理形勢,把全國分為十道,浙江屬江南道。縉雲山是江南道名山之壹。唐(元和郡縣誌)“縉雲山,壹名仙都,壹曰縉雲,黃帝煉丹於此。”(壹統誌)“在縉雲縣東二十三裏,高六百丈,周三百裏,本名縉雲山。天寶七載有彩雲仙樂之異,敕改今名”。唐司馬承禎、杜光庭以為三十六小洞天第二十九,名玄都祈仙洞天。奇峰凡百有六。{太平寰宇記)引謝靈運《名山記》雲“孤石幹雲,可高三百丈,黃帝煉丹於此。”又《郡國誌》雲“縉雲有瀑布,日照如晴虹,風吹如細雨”即此;道光(縉雲縣誌》雲“又名朋峰山……山巔有石屋,世傳為洞天之門。”所謂朋峰山,當鼎湖峰、步虛山和仙都井高,而得名。宋文學家範成大(桂海虞衡誌·誌巖洞》雲“其最號奇秀,莫如池之九華,歙之黃山,栝之仙都,溫之雁蕩,夔之巫峽。”宋初李建中有詩雲“巖巖仙都山,肅肅黃帝宮。巨石臨廣澤,千仞淩高穹。肇當融結初,全得造化功。深可蟠厚壤,峭疑截冥鴻。雲駢去路存,丹鼎遺跡空,抽潤草心碧,敷香

蓮葉紅。升龍攀矯矯,飛風鳴邕邕。而我集仙署,嘗比瀛洲雄。星移婺女間,夙駕浙水東。列覺毛骨爽,坐如羽翼沖。萬事皆爽埃,壹氣歸鴻蒙。遐哉上聖道,邈與元化同。金簡奠至誠,玉書銘代工。功成鮮冠劍,棲息期此中。”宋人吳說有詩雲“佳住從來說鼎湖,茲遊直欲到清都。參天五筍幹尋許,墜地金蓮十丈無。江觀便思眠壹柱,海山今喜識方壺。直須買取鵝城絹,要圖滄州水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