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罵不孝子的文言文

罵不孝子的文言文

1. 諷刺不孝子的詩句有哪些 諷刺那些不孝子的句子

1、“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別老母》

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釋義: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

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淒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2、“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墨萱圖·其壹》

元代: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釋義:燦燦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風吹著萱草,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

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

對雙親的奉養每天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

擡頭看著壹片雲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

3、“孝順理當然,不孝不如禽。”

《勸孝歌》節選

清末:徐熙

劬勞辛苦盡,兒年十五六。

慧敏恐疲勞,愚怠憂碌碌。

有善先表揚,有過則教育。

兒出未歸來,倚門繼以燭。

兒行千裏路,親心千裏逐。

孝順理當然,不孝不如禽。

釋義:辛苦勤勞的工作,孩子已經十五六歲。

孩子聰明擔心他勞累,孩子愚鈍擔心他將來。

有好的行為要表揚他,有過失要批評教育他。

兒子長大外出沒有回來,靠在門前不分晝夜的等待。

兒子外出千裏之遠,心中的思念也跟隨千裏。

孝順是應該的,不孝順連禽獸都不如。

4、《勸孝歌》節選

作者:徐熙孝

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畜。慈鳥尚反哺,羔羊猶跪足。

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孝竹體寒暑,慈枝顧本末。

釋義:壹個人如果不能盡到“孝道”,沒有良好的道德修養,怎麽能把人和畜牲區別開來。

慈烏尚且還反過來餵食母親,小羊為了報達父母的養育之恩,當父母年老體弱行動不便時,小羊跪下來用乳汁餵養父母。人如果不孝順自己的父母親人,還不如沒有心的草和樹木。

5、“有田若不勤耕稼,菽水猶虧豈是人。”

《安溪勸農詩·勸孝養》

宋代:陳宓

父母辛勤養汝身,直須五鼎奉雙親。

有田若不勤耕稼,菽水猶虧豈是人。

釋義:父母辛勤勞動來養育妳,應該盡全力侍奉父母。

有田地卻不勤勞耕作,那愧對於做為壹個人。

2. 關於“罵不孝子”的經典句子有哪些

1. 最大的悲哀是父母跟著受委屈,女兒不孝。

2. 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

3. 對於不忠不孝之人有什麽自尊可言?可笑!

4. 老人健康,兒女福;兒女不孝,蒼天報!

5. 沒有不忠不孝的佛,沒有不仁不義的神。

6. 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

7. 不孝順的女兒,必然是難以駕馭的妻子。

8. 寵狗上竈,寵子不孝。

9. 生者父母,若才者不孝,智者冷心,歸結起來,便是"惡心"!

10. 他很孝順,只孝下,不孝上。

3. 關於孝子的古文,誰幫我找找

○開宗明義章第壹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復坐,吾語汝。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大雅》雲:‘無念爾祖,聿修厥德。’”○天子章第二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

《甫刑》雲:‘壹人有慶,兆民賴之。’”○諸侯章第三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

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

《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卿大夫章第四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

《詩》雲:“夙夜匪懈,以事壹人。”○士章第五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

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

《詩》雲:“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庶人章第六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三才章第七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

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於德義,而民興行。

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詩》雲:‘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孝治章第八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

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況於妻子乎?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

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詩》雲:‘有覺德行,四國順之。’”○聖治章第九曾子曰:“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

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

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後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

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

聖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父母生之,續莫大焉。

君親臨之,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

以順則逆,民無則焉。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兇德,雖得之,君子不貴也。

君子則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

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詩》雲:‘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紀孝行章第十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

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醜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醜而爭則兵。

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五刑章第十壹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

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廣要道章第十二子曰:“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

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

禮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壹人,而千萬人悅。

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也。”○廣至德章第十三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

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

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詩》雲:‘愷悌君子,民之父母。

’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廣揚名章第十四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

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

○諫諍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

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感應章第十六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