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傳書是古代運用鴿子來傳遞書信,信息的運輸工具。那是什麽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鴻雁傳書的成語典故,供大家閱讀!
鴻雁傳書的典故:鴻雁傳書又稱飛鴿傳書,鴻雁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鴻雁傳書指通信。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
1.相關詩句
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詩人在北朝做官時,出使南朝陳,寫下這思歸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以雁寫思的還有“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壹聲人倚樓”(唐人趙嘏《長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宋人戴復古《月夜舟中》)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如“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
2.成語典故壹
2500年前,我們祖先就開始馴養信鴿。在西夏與北宋的戰爭中,西夏軍隊利用信鴿做軍事通訊。南宋初,大將曲端的軍隊中也使用信鴿傳達消息召集軍隊。古代稱信鴿為“飛奴”。傳說漢高祖劉邦被楚霸王項羽所圍時,就是以信鴿傳書,引來援兵脫險的。張騫、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鴿子來與皇家傳送信息。清乾隆年間,我國廣東佛山地區每年5、6月份舉行放鴿會,每年都有幾千只參加,賽距約400華裏。當時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類似的賽鴿會。國外利用信鴿傳遞消息的.最早文字記載,見於公元前530年,當時利用信鴿傳送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成績。
鴻雁是書信的代稱,有時亦代稱郵遞員。何以“鴻雁”代稱書信和郵遞員?溯其源,漢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單於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後,漢朝與匈奴和親,但單於仍不讓蘇武回漢。與蘇武壹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蘇武的情況密告漢使,並設計,讓漢使對單於講:漢朝皇帝打獵射得壹雁,雁足上綁有書信,敘說蘇武在某個沼澤地帶牧羊。單於聽後,只有讓蘇武回漢。後來,人們就用鴻雁比喻書信和傳遞書信的人。
3.成語典故二
另壹種更為人所知所喜歡的是民間流傳的故事。唐朝薛平貴遠征在外,王寶釧苦守寒窯十數年矢誌不移。壹日,王寶釧正挑野菜,忽聞空中鴻雁連聲呼喚,遂請求代為傳書於平貴夫郎,然壹時難尋筆墨,情急之下,撕下羅裙,咬破指尖,寫下血淚書信,傾訴對愛情忠貞和盼望夫妻團圓的心情。前者是對國的忠心,後者是對感情的忠貞,這兩種故事的流傳,讓“鴻雁”成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讓這兩個故事本身成為壹段千古佳話。
4.相關資料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鴻雁”之前,還有“青鳥傳書”的故事。
1998年10月9日,國家郵政局發行《第22屆萬國郵政聯盟大會·1999北京(二)》紀念郵資片1套4枚,其中第三枚“情緣東方”,主圖和郵資圖內容壹致,均為壹只色彩斑斕的飛鳥,背景為驛站和長城,表現了我國古代青鳥傳書的傳說。“青鳥傳書”究竟來自什麽典故?追溯源頭,我們還需到先秦古籍《山海經》中去尋找答案。據《山海經》記載,青鳥***有三只,“三青鳥赤首黑目,壹名大黧,壹名少黧,壹名青鳥。居三危之山,為西王母取食。”這三只赤首黑目,名字分別叫大黧、少黧、青鳥的神鳥,是西王母的隨從與使者,具三足,居住在三危山上,乃力大健飛之猛禽,它們不但為住在緊靠昆侖山的玉山上的西王母覓取食物,還能飛越千山萬水為西王母傳遞信息。
陶淵明《讀<山海經>·其五》雲:“翩翩三青鳥,毛色奇可憐。朝為王母使,暮歸三危山。我欲因此鳥,具向王母言:在世無所須,惟酒與長年。”傳說西王母駕臨之前,總有青鳥先來傳書報信。據說,西王母前往漢宮時,青鳥前去傳書,青鳥壹直飛到了承華殿前。漢武帝看到這只美麗可愛的鳥兒,甚為驚奇,便問大臣東方朔這鳥叫什麽名字?是從哪裏飛來的?東方朔告訴他說這只鳥叫青鳥,是西王母的使者,現在是專門為報信而來的,西王母很快就要來了。果然過了壹會兒,西王母就由大黧、少黧兩只美麗的鳥兒左右扶持著,來到了殿前,漢武帝與群臣趕忙迎接西王母,熱情款待。
在以後的神話中,青鳥又逐漸演變成了美麗無比的百鳥之王———鳳凰。美麗的青鳥,美好的傳說,引得文人墨客爭相賦詩吟頌。李璟有詩“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白有詩“願因三青鳥,更報長相思”、“三鳥別王母,銜書來見過”,李商隱有詩“青鳥西飛意未回,君王長在集靈臺”、“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韋應物有詩“欲來不來夜未央,殿前青鳥先回翔”,崔國輔有詩“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曹唐有詩“歌聽紫鸞猶縹緲,語來青鳥許從容”,胡曾有詩“武皇無路及昆丘,青鳥西沈隴樹秋”,曾士毅有詩“幡影不隨青鳥下,洞門空閉紫霞微”,郭崇嗣有詩“青鳥不傳雲外信,白雲空鎖嶺頭碑”,姚孟昱有詩“穆王馭駿舊時遊,青鳥書傳信久幽”,楊巍有詩“青鳥已無白鳥來,漢皇空築集靈臺”,張幫教有詩“黃竹歌堪聽,青鸞信可通”,練國士有詩“蟠桃難定朝天曰,青鳥依然入漢時”,萬象春有詩“壹雙青鳥歸何處?千載桃花空自疑”,梅詢有詩“青鸞消息沈桑海,目新金鰲第壹峰”。以上這些詩作,借用的均是“青鳥傳書”的典故,從這些詩句中可以看出,青鳥已不像《山海經》中所描述的那樣是猛禽了,而是變成了三只善通人意、溫和良善、體態輕盈、小巧玲瓏的可愛“信使”了。
確實,在古時候,人們要想與遠行的親人通信,真是萬難,普通百姓幾乎沒有專門的通信設備。“九度附書向洛陽,十年骨肉無消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這些詩句,訴說著古人音信難通的惆悵與無奈,因此也只有將真情寄托給青鳥,讓青鳥幫自己傳遞吉祥、幸福、快樂的佳音,以此來抒發自己的思鄉和思親之情了。上古傳奇神話,留給後人的是無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