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我的老師課文句子賞析

我的老師課文句子賞析

 我的老師課文作者在原文中以壹個兒童的眼光和心理,回憶了兒時在溫柔慈愛的蔡蕓芝老師身邊發生的幾件事,表達了對老師深切的熱愛、崇敬和感激之情,突出蔡老師純潔、美好的心靈同時邀請楊波為本文做了課文朗讀錄音。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我的老師課文句子賞析,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鑒,希望能夠給妳帶來幫助。

  1. 人物特點:

 溫柔、美麗(慈愛、公平、偉大)

  2. 多角度選材的特點:

 (1)作者回憶了蔡老師幾件事?

 答案:七件事,即假裝發怒、教跳舞、觀察蜜蜂、教讀詩、模仿老師、為我們排解糾紛、夢裏尋師。

 (2)這幾個材料的角度有什麽不同?

 答案:這幾件事涉及到課內、課外、校內、校外,時間上有上學時的事,也有假期時的事,有主要體現老師愛學生的,也有體現學生愛老師的。

 方法總結:

 作者從多個角度選材,充分體現了蔡老師溫柔、美麗的特點,表達了對老師的熱愛和思念之情,可謂頗具匠心。我們在做寫人的作文時,也要學會這種選材的技巧。

  3. 材料的詳略安排

 作者詳寫了“老師為我們排解糾紛”和“夢裏尋師”這兩件事。“排解糾紛”這件事觸及到“我”的心靈,老師的影響深入內心,也更能體現蔡老師美麗的心靈,高尚的人文情懷。因而體現老師愛學生這個角度的五件事,作者詳寫了這壹件。與之角度不同的,作者還詳寫了“夢裏尋師”這件事,夢裏尋師是學生愛老師的有力體現。

  4. 關於引詩。

 文中的引詩刊載在《少年中國》(1919年)第壹卷第二期,題目《過印度洋》,原詩為:

 圓天蓋著大海,黑水托著孤舟。

 也看不見山,那天邊只有雲頭。

 也看不見樹,那水上只有海鷗。

 哪裏是非洲,哪裏是歐洲?

 我美麗親愛的故鄉卻在腦後2

 怕回頭,怕回頭,

 壹陣大風,雪浪上船頭,

 颼颼,吹散壹天雲霧壹天愁。

 作者周太玄(1895—1968),原名周焯,號朗宣,層改名周無,號太玄。此詩為周無24歲所作,不僅詩句雋永清麗,音韻鏗鏘,而且抒發了遠離故鄉時對祖國的思念之情。

 作者之所以引用周無的詩,壹方面是因為這首詩有助於渲染出濃烈的詩壹般的氛圍,將蔡老師美麗的心師靈展現得更為美麗;蔡老師愛讀意境深邃的詩是其性格的壹個方面,這也同她熱愛兒童的崇高美德緊緊連在壹起而服務於主題。另壹方面是因為事隔二十幾年,作者還能按蔡老師的音調將這首詩背誦下來,同時它還在壹定程度上影響著“我”走上了文學道路,表明壹個教具有熱愛兒童的美麗的心是多麽重要。可見,美的力量是巨大的,美的力量是久遠的。

  5. 關於蔡蕓芝老師。

 蔡老師畢業於洛陽女小附設的壹年制師範班。1928年秋到鄭州壹平民小學任教,當時只有十七八歲,1928—1930年正值魏巍在“平小”讀二、三、四年級。1938年8月蔡老師考上開封女師。1956年在司馬私立中學任教。蔡老師壹生熱愛孩子,熱愛教師職業。同時,她還酷愛文學,有較高的文學素養,學生時代發表過《斷鴻聲裏》等作品,但這方面始終沒有得到發揮。蔡老師是壹個平凡的人,但在她所從事的平凡工作中,卻體現了壹個人民教師的優秀品德。

  6. 蔡蕪芝老師的兒子的回憶。

 蔡老師的兒子在1983年第6期《中學語文教學》雜誌上發表了《懷念我的母親蔡蕓芝》壹文,那時蔡老師已經去世八年了。下面摘錄該文中的兩段:

 “《我的老師》全文最早發表在1956年10月1日的《教師報》上。那時偃師高中有位韓老師 (我們住在壹個村子裏) 看到了這篇文章,酌度再三,最後他從文中‘右嘴角邊有榆錢 大小壹塊黑疙’中,認為確實是我母親。於是,他就把這篇文章給母親看,母親默認了。後來,設法詢到了魏巍同誌的'地址。從此,闊別了30年的師生又重新恢復了聯系,以後就經常書信拄來,從魏巍同誌的信中,看到了作為當代的著名作家對於教師的尊敬和愛戴。記得,每次信來,傘親都要念給我聽,還教我模仿他的字體,練習寫字。”

 “當她44歲那年,即 1956 年,司馬私立中學聘請她任教。記得,那時她非常高興,精神煥發,感到能為國家培養人才而歡欣鼓舞,魏巍同誌的《我的老師》又給了她極大的力量。對於魏巍同誌給她的評價,她很自謙,認為自己只是做了教師應該做的事情,壹個教師就應該具有愛生的品德。”

 討論並歸納:“溫柔”是從老師的性格上寫;“美麗”是從老師的外貌上寫的,蔡老師溫柔,熱愛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