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種植花卉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期,珠江南岸的莊頭村就有不少香花田,南漢王劉維的寵物紀素馨就是莊頭的花姑娘。每天早上,花農們采摘鮮花,在五仙門渡口過河,在老城門口賣,就是平時的花市。壹年壹度的花市形成於19世紀60年代初。當時的花市是在藩司前,也就是現在省財政廳的區域內,後來搬到了雙門第。除了賣花,還賣古董、雜貨架、年夜飯產品。
辛亥革命後,舊城被拆,藩府前的區域更加開闊,遊客更多,也擴展到了十八府和高第街壹帶。除了茉莉花,還有水仙花、吊鐘、牡丹、山茶花、菊花等等。許多公司、餐館和飯店也訂購時令鮮花。在西關地區,也有給大戶人家和商店送花的花販。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花街變得更加繁榮。
廣州人愛在春節插桃花,所謂“壹枝桃花滿春光”。壹朵美麗的桃花插在大廳裏,滿樹繁星,喜慶的燈光,綠色的絲杏絲帶,真的增添了不少春色,所以不僅在家裏受人喜愛,在各大賓館飯店也裝飾上壹朵大桃花。桃花成了廣州春節的“聖誕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