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明月何時照我還上壹句

明月何時照我還上壹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出自泊船瓜洲,作者王安石

京口瓜洲壹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註釋

詩人乘船路過瓜洲,懷念金陵(南京)故居,而作此詩。

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壹條長江,我所居住的鐘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後面。暖和的春風啊,吹綠了江南的田野;明月啊,什麽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鐘山下的家裏?

瓜洲: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面。

京口:今江蘇鎮江。

鐘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賞析

治平四年(1067年)九月,宋神宗召王安石為翰林學士,意在有所重用,次年即熙寧元年春,王安石自江寧府(今江蘇南京)赴京任職,途經京口,在金山與僧寶覺會晤,並留宿壹夕,是夜明月在天。此詩當是告別寶覺之後泊船瓜洲時所作。

詩人將去幹壹番大事業,但此時他眷戀的卻是江寧他的家園。在同時所作的詩中他反復表達的是這種將去而思還的情緒,如“豈堪置足青雲上,終欲回身寂寞濱”(《酬吳季野見寄》),“青溪幾曲春風好,已約歸時載酒行”(《離北山寄平甫》)。離開江寧後,他壹路回望鐘山,很是不舍,“青松十裏鐘山路,只隔西南壹片雲”(《赴召途中》)。在這首小詩中,詩人表達的是同樣的情感,由瓜洲而京口而鐘山,詩人的心路向著家,也不用幾步便到家。

詩中的“綠”字用得巧妙,自來廣為稱道。據南宋洪邁記載,王安石先後用了“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字,最後才必定為“綠”(《容齋隨筆》續筆卷八)。這是最著名的壹段關於詩歌煉字的佳話。“綠”字的好處就在於它兼有其它幾字的動作含義,同時又具有關於春色的鮮明的視覺效果。

錢鐘書先生在《宋詩選註中指出:“‘綠’字的這種用法在唐詩中早見而亦屢見:丘為《題農父廬舍》:‘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李白《侍從宜春苑賦柳色聽新鶯百囀歌》:‘東風已綠瀛洲草’……於是發生了壹連串的問題:王安石的反復修改是忘記了唐人的詩句而白廢心力呢?還是明知道這些詩句而有心立異呢?他的選定‘綠’字是跟唐人暗合呢?是最後想起了唐人詩句而欣然沿用呢?還是自覺不能出奇制勝,終於向唐人認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