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戰城南原文及翻譯

戰城南原文及翻譯

戰城南原文及翻譯

戰城南原文及翻譯如下:

戰城南

作者:佚名

戰城南,死郭北,

野死不葬烏可食。

為我謂烏:且為客豪!

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聲激激,蒲葦冥冥;

梟騎戰鬥死,駑馬徘徊鳴。

梁築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

譯文

城南城北都有戰事,有許多人戰死在野外,

屍體不埋葬烏鴉來啄食。

請為我對烏鴉說:“在吃我們外鄉的戰士之前請為我們悲鳴幾聲!“;戰死在野外沒人會為我們埋葬,這些屍體哪能從妳們口中逃掉呢!

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著,茂密的蒲葦草顯得更加蔥郁;

善戰的駿馬都在戰鬥中犧牲,只有劣馬還在戰場上徘徊哀鳴。

在橋梁上築直了營壘工事,那南北兩岸的人民將如何交往?

無人收獲莊稼妳們吃什麽?就是想成為忠臣保衛國家都無法實現啊?

懷念那些忠誠衛國的好戰士,那些忠良將士實在令人懷念;

天剛亮他們就忙著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卻未能壹同回來!

《戰城南》是漢代的壹首樂府詩,屬”鼓吹曲辭“,漢代《鐃歌十八曲》之壹。這首詩是為在戰場上的陣亡將士而作,詩中描寫了戰爭的殘酷,道出人民只是戰爭犧牲品的社會現實,表達了人民反對並詛咒戰爭的意願。

戰城南楊炯原文翻譯

戰城南楊炯原文翻譯:塞北的征途十分遙遠,城南的戰鬥多麽苦辛。旌旗飄舞如鳥的彩翼,甲胄映日似魚的銀鱗。冽冽寒水凍傷了駿馬,凜凜悲風愁殺了征人。方寸心裏充滿了陽光,千裏邊塞滾動著黃塵。

戰城南楊炯的原文:塞北途遼遠,城南戰苦辛。幡旗如鳥翼,甲胄似魚鱗。凍水寒傷馬,悲風愁殺人。寸心明白日,千裏暗黃塵。

整體賞析:

這首《戰城南》以征人的口吻敘述了遠征邊塞的生活,但已不像漢樂府《戰城南》那樣寫得屍橫遍野、慘不忍睹了。詩的主人公在對戰爭的敘述中,流露出自豪、自信,充滿了勝利的希望。詩的格調雄渾高昂,洋溢著愛國熱情。

首聯起以對句,出句直接了當點出戰爭的地點,如同畫家的筆先揮毫塗抹出壹個塞外寥闊的背景。對句切題,正面敘寫戰爭,暗寓“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的壯烈場面,這如嘆如訴的敘述,飽含艱辛,語言樸實感人。“苦辛”二字統罩全篇,是此詩主旨。

漢樂府戰城南原文及翻譯

戰城南李白

去年戰,桑幹源,今年戰,蔥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萬裏長征戰,三軍盡衰老。

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

秦家築城避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戰無已時。

野戰格鬥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烏鳶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

士卒塗草莽,將軍空爾為。

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譯文

去年在桑幹源打仗,今年轉戰蔥河河畔。

曾經在條支海中洗過兵器上的汙穢,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過疲憊的戰馬。

這些年不斷地萬裏奔馳南征北戰,使我三軍將士皆老於疆場。

要知道匈奴是以殺戮為職業的,就像我們種莊稼壹樣。在他們領域中的曠野裏,自古以來就只能見到白骨和黃沙。

秦朝的築城備胡之處,漢朝依然有烽火在燃燒。

從古至今,邊疆上就烽火不息,征戰沒完沒了。

戰土在野戰的格鬥中而死,敗馬在疆場上向天低徊悲鳴。

烏鴉叼著死人的腸子,飛到枯樹枝上啄食。

士卒的鮮血塗紅了野草,將軍們在戰爭中也是空無所獲。

要知道兵者是兇器啊,聖人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用它的。

戰城南佚名

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

為我謂烏:且為客豪!

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

梟騎戰鬥死,駑馬徘徊鳴。

梁築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

譯文

城南城北都有戰事,有許多人戰死在野外,屍體不埋葬烏鴉來啄食。

請為我對烏鴉說:“在吃我們外鄉的戰士之前請為我們悲鳴幾聲!

戰死在野外沒人會為我們埋葬,這些屍體哪能從妳們口中逃掉呢?”

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著,茂密的蒲葦草顯得更加蔥郁。

善戰的駿馬都在戰鬥中犧牲,只有劣馬還在戰場上徘徊哀鳴。

在橋梁上築直了營壘工事,那南北兩岸的人民將如何交往?

無人收獲莊稼妳們吃什麽?就是想成為忠臣保衛國家都無法實現啊!

懷念那些忠誠衛國的好戰士,那些忠良將士實在令人懷念:

天剛亮他們就忙著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卻未能壹同回來。

死郭北

出自漢代樂府詩,作者不詳戰城南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葦冥冥;梟騎戰鬥死,駑馬徘徊鳴。梁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歸!作品賞析此詩屬漢《鐃歌十八曲》之壹,是壹首悼念陣亡將士,揭露戰爭災難的作品。“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開頭三句,壹下子就把讀者的思路帶進了壹場激烈的戰爭之中。城南、郭北,互文見義,是說城南城北,到處都在進行戰爭,到處都有流血和死亡。“車錯轂兮短兵接”,刀光劍影,殺聲震天。戰爭過後,大地上橫七豎八,躺滿了屍體,成群的烏鴉,“呀呀”地叫著,爭啄著這些無人掩埋的戰士。面對這樣的慘狀,誰能不驚心動魄?“為我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清人陳本禮《漢詩統箋》說這幾句的意思是:“客固不惜壹己殪之屍,但我為國捐軀,首雖離兮心不懲,耿耿孤忠,豪氣未泯,烏其少緩我須臾之食焉。”這種解釋,似乎是把這首詩歌理解成了為忠心耿耿報效朝廷而戰死的將士所唱的贊歌,恐怕與詩歌的原旨不相合。這裏,“豪”當同“嚎”,是大聲哭叫的意思。“且為客豪”,是詩人請求烏鴉在啄食之前,先為這些慘死的戰士大聲慟哭。“嚴殺盡兮棄原野”。詩人意思是:死難戰士的屍體得不到埋葬,那腐爛的肉體,難道還能逃離啄食的命運嗎?妳們何不先為他們慟哭壹番呢?“水深激激,薄葦冥冥”兩句,通過景物描寫,進壹步渲染戰場荒涼悲慘的氣氛。清涼的河水流淌著,茫茫的蒲葦瑟瑟著,似乎在向人們哭訴著戰爭的災難。“梟騎戰鬥死,駑馬徘徊鳴。”突然,壹聲戰馬的長嘶,引起了詩人的註意:它身受重傷,已經不中用了,但仍然徘徊在死去的勇士身旁,悲鳴著不肯離去。表面上,是對戰場上的景物作客觀敘寫,但這些景物,卻是經過詩人嚴格挑選了的典型畫面,無壹不寄托著詩人深沈的感情在內。“梁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這裏,不只是對眼前戰場的情景進行描述,而是把眼光移向了整個社會:戰爭不僅駐把無數的兵士推向了死亡的深淵,而且破壞了整個社會生產,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詩人憤怒地質問:在橋梁上築直了營壘工事,南北兩岸的人民如何交往?勞動生產怎麽能夠正常進行?沒有收成,君王妳將吃什麽?將士們饑乏無力,如何去打仗?最後四句,詩人抒發了對死難士卒的哀悼之情。“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意謂:懷念妳們這些戰死疆場的人!妳們實在令人懷念!“子”和“良臣”在這裏是同位語,指那些犧牲了的戰士。詩人飽含感情,用壹個“誠”字,傾吐了自己內心的悲痛。“朝行出攻,暮不夜歸。”兩句是說:早晨發起攻擊之時,妳們個個都還是那樣生龍活虎,怎麽到了夜晚,卻見不到歸來的身影子呢?語句極其沈痛,引起人莫大的悲哀。結尾兩句同開頭勇士戰死遙相呼應,使全詩充滿了濃重的悲劇氣氛。這首歌辭中死人居然說話了,這是浪漫主義表現手法的例證。

《戰城南》唐盧照鄰

戰城南

盧照鄰

將軍出紫塞,

冒頓在烏貪。

笳喧雁門北,

陣翼龍城南。

雕弓夜宛轉,

鐵騎曉參_。

應須駐白日,

為待戰方酣。

盧照鄰詩鑒賞

唐高宗時代,對突厥、高麗、百濟、吐蕃等外族邊境發動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戰爭,很多人以詩文借漢事表達思想。盧照鄰這首《戰城南》就是通過贊頌漢軍將士討伐匈奴的英勇頑強的精神,表達詩人的愛國熱情和建功立業的渴望。詩充滿豪情和雄壯之氣,使人振奮,是壹首格調昂揚激越的戰歌。

詩的首聯是嚴整的對句。“將軍出紫塞,冒頓在烏貪”指出交戰的雙方,又介紹交戰的地理背景。能征善戰的單於冒頓,殺父自立,滅東胡,逐月支,征服丁零,侵入秦之河南地,勢力強盛。西漢初年,不時進壹步南下侵擾,嚴重影響西漢王朝。這裏以“冒頓”對“將軍”,冒頓既已如此勇猛,那麽“將軍”自然也是身手不凡的。這裏為下文的酣戰作鋪墊。“烏貪”與“紫塞”相對,說明是在異域的。“紫塞”是古代人們對長城的習慣稱謂。

紫色,象征著高貴、莊嚴,不可侵犯,正與烏相對。

“烏”字後再加以“貪”字,更易使人產生鄙薄感。

詩歌利用字詞的.形、義及色彩在人們心中的定勢,巧妙地造成壹種邪不壓正的氣勢,既為下文作鋪墊,又表現必勝的信心。

“笳喧雁門北,陣翼龍城南”,照應首句,指出“將軍出紫塞”的原因。敵人如此猖狂,漢軍自然要奮起抗敵。下句的“陣翼龍城南”也因此有了著落。

不但正面迎擊,還左右包圍,兩翼的戰陣已達“龍城南”——直搗敵巢。足見我軍之強大,英勇抗擊外敵的浩然正氣充斥字裏行間。

“雕弓夜宛轉,鐵騎曉參_”,進壹步描寫抗敵將士的戰鬥生活。他們嚴陣以待夜不釋弓,晨不離鞍,隨時準備飛矢躍馬,追奔逐北。比起“枕戈待旦”,“夜抱玉鞍”這樣的描寫新穎而有氣魄。“宛轉”“參_”,既恰當地表現了前方將士緊張而又鎮定自若的心情,又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應須駐白日,為待戰方酣”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詩裏雖沒具體說明這次交鋒是什麽時候開始的,但白日即將結束,戰鬥還在激烈地進行。將士們等待迎接決戰的勝利,因此從心底發出了呼喚:太陽呀!請您留下來,讓我們與敵軍決壹雌雄!日出日落是不可改變的自然規律,“應須駐白日”的呼喚,表面悖理而近癡,實則生動地表現了將士們高昂的鬥誌。這是由“安得長繩系白日”詩句變化來的。結尾以“戰方酣”三字,並未直說戰爭的勝負,但孰勝孰負已然明了,因為第二聯已表明直搗敵巢——陣翼龍城南了。

這是壹首裁樂府以入律的佳作。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說:“盧之音節頗類於楊。”陳僅在《竹林答問》中也說:“六朝之有唐,四傑之力也。中間惟盧升之出入《風》、《騷》,氣格遒古,非三子所可及。

盈川‘愧在盧前’,非虛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