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我們經常用哪些詩詞來反映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活狀態?

我們經常用哪些詩詞來反映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活狀態?

沈李的“對農民的同情”

春天,只要播下壹粒種子,秋天就能收獲很多食物。

天下沒有廢天地,勞苦的農民還在餓死。

這是唐代詩人沈李的兩首詩中的第壹首。“慈悲”就是憐憫和同情,“同情農民”就是同情貧苦農民。既然四海的田地都耕種過了,為什麽農民還會餓死?因為收益被地主和官僚掠奪。

張繼的狂野老歌

老農住在山裏,耕種三四畝山田。

苗蜀稅不能吃,官倉化為土。

年底鋤犁關空房,喊爬山收橡子。

西江甲克珠百抱,船裏狗長肉。

這首詩來自張繼的狂野老歌。“天山”的產量本來就低,還要交重稅。到了年底,老農家空了,只好帶著兒子去山上找橡樹的果實充饑。政治黑暗,農民慘遭剝削,奄奄壹息。然而,家境富裕的商人和他們的狗壹年到頭都吃肉。

白居易的炭人

壹個賣木炭的老人壹年到頭都在南部的山上砍柴燒炭。

他的臉上布滿了灰塵,那是煙燃燒的顏色,他兩鬢斑白的頭發,他的十個手指被燒成了黑色。

賣木炭的錢是幹什麽用的?買衣服,買嘴裏的食物。

可憐他穿著單薄的衣服,心裏卻擔心木炭賣不出去,希望天冷壹點。

這首詩出自白居易的《炭人》。賣炭的人在鐘南山山上砍樹,燒炭,然後用牛車拉到長安城去賣。雪下得很大,他仍然獨自壹人,冷得發抖,但他祈禱天氣能冷壹點,因為天氣越冷,他的木炭就越好賣。正當他冒著嚴寒拉著壹車木炭進城,期望能賣個好價錢的時候,宮裏的采購太監出現了。他以接單“購物”為名,命令賣炭人以僅“半馬”的價格運壹車木炭入宮。我無法想象,壹車辛苦賺來的木炭被宮中的“使者”低價掠奪後,賣炭人將如何面對山中的寒冬,以及他和家人急需的東西。很多時候,窮人真的像螞蟻壹樣!甚至比螞蟻還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