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句的意思是:世界很大,處處都埋著忠義之士的遺體,倒不必考慮用馬革(古代戰場革命者的遺體包裹之物:馬皮)將遺體運回國。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清·龔自珍《已亥雜詩之壹》
另外,毛主席在愛子犧牲後,也曾經用這句話來激勵廣大解放軍戰士.
青山處處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是刻在杭州西湖嶽王墓石柱上的壹副對聯.“何須馬革裹屍還”應出自清·徐錫麟《出塞》“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典故出自《後漢書 馬援列傳》.
若解決了妳的問題,請采納壹下,謝謝
相關問題全部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出處、釋義及全詩內容是什麽?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出處出自清代龔自珍《乙亥雜詩之壹》。 釋義世界很大,處處都埋著忠義之士的遺體,倒不必考慮用馬革(古代戰場革命者的遺體包裹之物:馬皮)將遺體運回國。 原文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延展閱讀: 毛主席在愛子犧牲後,也曾經用這句話來激勵廣大解放軍戰士. 青山處處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是刻在杭州西湖嶽王墓石柱上的壹副對聯.“何須馬革裹屍還”應出自清·徐錫麟《出塞》“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典故出自《後漢書 馬援列傳》. 作者簡介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號定庵(ān)。漢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出自哪首詩?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出自清·龔自珍《已亥雜詩之壹》 詩文如下: 青山處處埋忠骨, 何須馬革裹屍還。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白話文翻譯:英勇陣亡在外,青山連綿,哪裏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壹定要運回家鄉安葬呢?花不是無情之物,落在泥土裏成了綠肥,還可以哺育花。 賞析: 1、“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原出自《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馬援年過花甲,卻自願請求出征。他說:“好男兒為國遠征,以馬革裹屍還葬!”他出兵貴州,勇挫敵兵,後來不幸病死在戰場。清代龔自珍將前人的意思推進了壹層,因而有了《已亥雜詩之壹》中的“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名句。 2、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謂自己雖然處境艱難,但忠貞報國之心始終不變;自信其高尚誌節更能感召年青壹代。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兩句詩語意思是什麽?
古時候出征的將士陣亡後,壹般收屍都是用馬皮包裹著運回營地或者家鄉埋葬. 這句詩的意思是:英勇陣亡在外,青山連綿,哪裏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壹定要運回家鄉安葬呢? 是龔自珍的《後漢.馬援傳》東漢名將馬援曾說“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清代龔自珍將前人的意思推進了壹層,因而有了《已亥雜詩之壹》中的“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名句。毛爺爺借用了了古人的名句,表明了自己的心誌。意思說:革命者既然把整個身心都獻給了祖國,至於死後是否要把-屍體運回祖國安葬,那倒無需考慮,即使長眠於異國他鄉,又有何妨?
青山處處埋忠骨 何須馬革裹屍還全詩
《已亥雜詩之壹》 清·龔自珍 青山處處埋忠骨, 何須馬革裹屍還。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青山處處埋忠誠骨,為什麽需要戰場馬革裹屍還。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壹代的作用。 龔自珍清朝思想家、文學家。壹名鞏祚,字璱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行者。
擴展資料:
《己亥雜詩》是清代詩人龔自珍(1792-1841)創作的壹組詩集。本詩是壹組自敘詩,寫了平生出處、著述、交遊等,題材極為廣泛,龔自珍所作詩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評清王朝的腐敗,洋溢著愛國熱情。 《己亥雜詩》***三百壹十五首,或議時政,或述見聞,或思往事,題材十分廣泛,內容復雜,大多借題發揮,抨擊社會。龔自珍生活在鴉片戰爭前夕。他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主張改革內政,抵抗外國侵略。 《己亥雜詩》中的批判、呼喚、期望,集中反映了詩人高度關懷民族、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作者對清朝政府不重視籌劃的痛心疾首,言語之間多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鹽鐵生計堪危,表達了變革社會的強烈願望。《己亥雜詩》多用象征隱喻,想象豐富、奇特,運用多種手法寫景抒情。 百度百科-己亥雜詩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勒古詩還的意思?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意思:古時候出征的將士陣亡後,壹般收屍都是用馬皮包裹著運回營地或者家鄉埋葬. 這句詩的意思是:英勇陣亡在外,青山連綿,哪裏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壹定要運回家鄉安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