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撫河歷史

撫河歷史

阜南河

府南河又稱錦江,是流經成都的兩條主要河流府河、南河的統稱。府河入城後環繞城北和城東。兩江在合江閣交匯,向東向南,經樂山、宜賓進入長江。府南河流經老城區,全長29公裏。

府南河綜合整治工程是以河道治理為主導,帶動全市基礎設施、城市社區、城市環境、城市生態建設的綜合性城市建設工程。通過河道整治、汙水處理、道路建設、管網建設、安居工程、濱江綠化等綜合整治,不僅解決了城市防洪、城市水汙染、城市基礎設施落後和兩岸3萬戶65438+萬居民的住房問題,而且遏制了閩江流域和長江上遊的汙染,對避免城市環境惡化、促進城市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項目總投資27億元(含汙水處理廠二期)。從1993年開始到1997年完成,歷時5年,完成工程量22億元。

20世紀70年代,都江堰關閉,府南河斷流,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規模擴大,人口膨脹,工農業用水量劇增,河水變得不堪忍受,府南河成了藏汙納垢的臭水溝。

1985,龍江路小學的孩子們聽到了古府南河傳來的幽幽嘆息。這封來自龍江路小學孩子們的信,讓“拯救晉江”的呼聲在市民中迅速傳開。府南河的整治確實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

1987,新華社報道了當時府南河的情況。在這篇日後影響深遠的文章中,府南河被稱為天下第壹大臭水溝。

1992為兌現中國政府在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上做出的承諾,推進“21世紀大會”本土化進程,針對兩江現狀及以往部分河段單壹治理效果不佳的問題,成都市政府決定啟動以治水為核心的綜合整治工程,全面推進城市人居環境改善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從65438到0994,成都新任市長王榮軒宣布府南河工程為本屆政府的“壹號工程”。府南河綜合整治工程全面啟動。

成都的城市史就是壹部治水史。據記載,古時候成都平原的前生是海。內海消失後,變成了水澤密集、水道湍急的潮濕盆地,水患相當嚴重。從祖先進入成都平原開始,初級和局部的改造就從未停止過。不過最大最成功的治水,還是古蜀的鎮魂。明帝鎮壓靈的泄洪工程,引導平原走出澤國,為古蜀先民定居成都創造了基本條件。

第二次大規模治水是先秦時期的李冰。地方縣令李冰疏浚三十六河,完成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水利樞紐工程,跨越“兩江成都”,溝通天府之國至荊楚、吳越的黃金水道,使秦如願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的第壹次統壹。

第三次大規模的防洪是在西漢文翁。蜀縣守文翁推廣水稻種植,灌溉渠系首先擴大,大大增加了農業灌溉面積,引水與無垠河相連。從此,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賦予了灌溉意義,促進和繁榮了四川盆地的農業經濟。

第四次大規模的防洪是在晚唐的高篇。放棄我們的時代,高駢做成都的守護者,兩江兩溪改守城池,給成都留下千年不變的獨特城市景觀。

錦江是成都文化的搖籃,成都的經濟文化社會發展離不開錦江的滋養,所以成都人親切地稱她為母親河。《華陽國·蜀誌》是這樣描述成都的:“蜀沃野千裏,名陸海”,“水旱隨人,無荒不荒,天下稱豐”。著名詩人在《陳子昂集:勸雅州羌人養生之書》中稱“蜀為西南之城,國之寶庫,天下之珍貨,出其所出也”。而且人家盛產小米,順流而下,可以幫助中國。".詩人李白的:“壹草壹木美如雲山,秦川這裏壹無所有。“‘金卓清江萬裏流,雲帆龍閣下揚州’。”春光明媚的絲綢之河,漂浮在天地之間,像玉峰上的壹行雲,在古代和現在之間。“窗含西陵秋雪千裏,吳棟萬裏船泊門口”這句詩,是當時成都——錦江的真實寫照。意大利威尼斯探險家凱爾·波羅在他的《馬可·波羅首都遊記》中寫道:“有壹條大河穿過這座大城市。河裏有許多魚,河水流得很深...水面上有許多船只。沒聽說過的人不會相信它的存在。商人在上下遊之間搬運貨物,世人無法想象那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