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氏美蓉西山黎族人用葫蘆絲或竹笛伴奏,男女兩人壹組平行圍成壹個圓圈。舞蹈節奏緩慢,他們壹邊跳舞壹邊互相唱歌,有壹種輕歌慢舞的氛圍。在舞蹈中,兩位喪門人手持大刀,表演著歌頌他們祖先的古老刀法。姚崇,土生土長的城裏人,在他的《為關垛人踩歌》中寫道:“壹聽到聲音,就開始牽著手,然後退後壹步,再退後壹步。玉笛的聲音清亮飄逸,蘆笙如仙女。把男女之間的心裏話說給對方聽,把鄉親們的喜氣壹起唱給春節聽。古之風俗純美,家之風俗氣滿。”
鄧氏美蓉東山黎族人用三弦和笛子吹奏歌曲,男女排成壹行,圍成壹圈插花。只跳不唱,舞蹈逐漸變得越來越快,節奏突出,形成熱烈歡快的氣氛。有兩種贊美詩和歌曲。
牛傑石在南山的歌曲是由三弦伴奏和節奏伴奏,用手拍打羊皮茄克而成。男女舞者手拉手或肩並肩組成壹個圓圈,動作整齊,整體配合突出,讓人感受到團結、堅定、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播放歌曲的地理分布
“大歌”的地理分布大致涉及滇中到滇西的六七個地州(其他地區的民族歌舞活動因無“大歌”之名,此處不包括)。其主要活動範圍在哀牢山脈上部及其鄰近地區,包括紅河流域上部、洱海湖區、怒江、瀾滄江及金沙江流域部分地區。
從規模上看,主要有兩個最大的中心,壹個是以巍山及其周邊縣為中心的“大個”分布區,壹個是以牟定及其周邊縣為中心的“大個”分布區。在較低的級別上還有許多其他中心。
從民族情況來看,彜族、白族、佤族地區最流行“打哥”。從民族支系來看,彜族的羅洛坡、羅叢坡等支系最為繁盛,白族的埃爾莫、喇嘛等支系最為繁盛,華瓦最為繁盛。從以上情況來看,“大個”流傳的中心地區與古哀牢山文化和洱海地區文化關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