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中,判斷句是指用名詞、代詞或名詞短語作謂語判斷主語的句型。
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
文言文判斷句的標誌:
(1)用“者”“也”表示判斷。例如:“……也”句式。例如:夫戰,勇氣也。(初中《曹劌論戰》)
(2)名詞修飾名詞,直接表示判斷。例如:秦,虎狼之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3)用動詞“為”表示判斷,“……為……”句式。例如: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高中《鴻門宴》)
(4)用副詞“乃”“則”等加強語氣表示判斷。例如: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初中《陳涉世家》)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初中《嶽陽樓記》)
(5)用動詞“是”直接表判斷。先秦時代文言文中“是”很少做判斷詞用,漢代以後才逐漸被當作判斷詞使用。例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初中《桃花源記》)
(6)用副詞“非”表示否定的判斷。例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高中《過秦論》)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判斷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