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慈城的起源

慈城的起源

慈城,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位於東海之濱,姚江之畔。

經過2400多年的歷史積澱,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歷代名人輩出,旅遊資源優越獨特。在大約5平方公裏的範圍內,有33處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慈城的文明足跡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文化。

1987年在這裏出土的壹只雙木拖鞋將中國木屐的歷史向前推進了3600多年。它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古木屐,也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鞋類。

慈城鎮位於浙江省東部沿海寧邵平原,寧波市江北區西北部,鎮域面積102.57平方公裏。

三面環山,壹面對河,平均海拔3.3米,地勢北高南低,山川相依。其自然環境優美秀麗,山色與城市因“慈湖、胡雲(英雄水庫)、李茂水庫”的相互輝映而格外引人註目。

慈湖是慈城的壹抹陽光,為慈城增添了水與美,獅子山、大寶山、青島山則烘托了慈城的雄偉與霸氣。

見證幾千年歷史的滄桑,感受源遠流長的濃濃儒雅之風,感受水鄉的風韻。千年慈城——“江南第壹古郡”!

走在古鎮的大街小巷,綿延千余年的歷史文脈無處不在。列入文保單位的古跡多達33處,包括老縣城特有的縣衙和考棚(考士的考場),還有模仿山東曲阜的孔廟。仿佛壹只手就能觸摸到古鎮千年的脈搏。

這些歷史遺跡、文物古跡、住宅街道、商業街區,甚至整個小鎮的布局,都在詮釋著慈城的發展軌跡和成長過程。

慈城作為壹個以居住和文化為主導的生活型城鎮,集中了大量明清官宦宅邸,如金家井巷的明朝第壹世家、富家門頭、布政房等,由西向東相連。狀元、探花狀元、狀元、狀元太守、狀元史書矗立在朱敏路、中華路、中山路。

還有大乃堂、東關坊、恩榮坊、師恩坊、祠堂、桂花堂、莫府麽地等明代建築,以及裕府、豐府、英府、湘府等清代建築,都保存完好。

“好山綠螺繞,十頃慈湖勝多事。”城外有慈湖,因三國中闞澤居住,扶塞吉所在地,故名“胡侃湖”、“德潤湖”、“普濟湖”。

為紀念古聖先賢,12石柱支撐,清乾隆年間在湖中央堤上修建了重檐六角的“石鼓亭”。

在湖西南,小北門外的山頭上,還有壹塊長長的中國人誠信石碑,是太平軍打死洋槍隊隊長沃爾的地方。

再往西,約1 km就是著名的大寶山。

公元1842年3月,64歲的朱貴將軍和數百名士兵在這裏與英國侵略軍激戰,400多名“紅色野蠻人”橫屍於大寶山麓。

在這片血雨腥風的土地上修建的朱貴廟,是又壹個顯示中國人民不畏外侮的愛國主義教育場所。

孔廟是祭祀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地方。

慈城夫子廟位於市中心。建於北宋雍熙元年,比今天北京夫子廟的歷史早了365,438+08年,65,438+0048年遷至現址。

古往今來,跌宕起伏,現存的孔廟仍保持著清朝光緒年間的原貌。

占地約7000平方米,有寺廟、亭臺樓閣等房屋137間,建築布局完整,氣勢宏大。

中軸線上從南到北依次為:淩杏門、池畔、大成門、大成殿、明倫堂、題雲閣。兩側還有對稱修建在左右軸線上的寺廟和亭臺樓閣,體現了儒家“和為美”的審美觀。

位於慈城東北,由唐代慈溪首任縣令——方官挖掘灌溉農田,當時面積為150畝。

吳太傅故居闞澤就在附近,所以這個湖也被稱為“胡侃湖、德潤湖、普澤湖”。

到了宋代,扶塞吉的僧人在湖中央築起壹條堤,縱貫南北,方便往來。從此,這個湖被分成了東西兩部分,兩個湖通過壹個自開口相互連接。

慈湖不僅以風景優美而聞名,還有許多人文景觀和世代相傳的美麗傳說,如石鼓亭、慈湖先生楊堅遺風、水上墳墓等。因此,據縣誌記載,每逢天晴,居民們就租船遊湖,歡歌笑語不絕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