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求壹些詩句!(請看詳細問題)

求壹些詩句!(請看詳細問題)

含“春”的:

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夜月壹簾幽夢,春風十裏柔情。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頭。

算春長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間有。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

惜春更選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

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春。

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

來如春夢幾多時?散似秋雲無覓處。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

忘了歸來,不道春將暮。

撩亂春愁如柳絮,依依夢裏無尋處。

壹年春事都來幾,早過了,三之二。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

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

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

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

誰知錯管春殘事,到處登臨曾費淚。

壹春猶有數行書,秋來書更疏。

綠陰春盡,飛絮繞香閣。

街南綠樹春饒絮,雪滿遊春路。

晚春盤馬踏青苔,曾傍綠陰深駐。

壹春離恨懶調弦,猶有兩行閑淚,寶箏前。

手撚紅箋寄人書,寫無限、傷春事。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壹分流水。

春心莫***花爭發,壹寸相思壹寸灰。

作個歸期天定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

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采香徑裏春寒,老子婆娑。

不信芳春厭老人,老人幾度送餘春。惜春行樂莫辭頻。

故人早晚上高臺,寄我江南春色壹枝梅。

獨倚春寒掩昔扉,清露泣銖衣。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從此傷春傷別,黃昏只對梨花。

春色已看濃似酒,歸期安得信如潮,離魂入夜倩誰招。

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

紅影濕幽窗,瘦盡春光。

鞭影落春堤,綠錦障泥卷。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壹道流。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壹路鳥空啼。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壹毛輕。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桃李春風壹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

百年春夢去悠悠,不復吹簫向此留。

牡丹紅豆艷春天,檀板朱絲錦色箋。

可憐日暮焉花落,嫁與春風不用媒。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含“夏”的: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白居易《觀刈麥》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李商隱《晚晴》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杜甫《夏夜嘆》

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復古《大熱》

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 ——李昂《夏日聯句》

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連雨不知春去,壹晴方覺夏深。 ——範成大《喜晴》

清江壹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範雲《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誌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長天壹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壹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壹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遊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禦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壹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壹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禦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裏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裏動,日暮黃雲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裏,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合:長滿。意謂雨後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後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壹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壹時回首背西風

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扇。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團扇追撲螢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宮中的臺階。

唐?杜牧《秋夕》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雲漠漠,故不見嚴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聽雨吉:雨打枯荷,單調、淒涼。

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織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老樹呈秋色,空池浸月華

唐?劉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勝春宵,萬裏霜天靜寂寥

唐?戎昱《戲題秋月》(又作:秋宵月色勝春宵,萬裏天涯靜寂寥)

壹夜綠荷霜剪破,賺他秋雨不成珠

飛霜使荷葉破碎,秋雨落在破葉上再也無法形成水珠了。

唐?來鵠《偶題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覺,滿池荷葉動秋風

不覺;不睡。

唐?竇鞏《秋夕》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菡萏:荷花的別稱。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宋?範仲淹《蘇幕遮》

壹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橙黃橘綠時:指秋冬之交的時節。

宋?蘇軾《贈劉景文》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明日黃花:指重陽過後菊花逐漸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無處尋花,故曰“愁”。

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

蕭蕭遠樹流林外,壹半秋山帶夕陽

宋?寇準《書河上亭壁》

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壹番洗清秋

瀟瀟:小雨降落的樣子。

宋?柳永《八聲甘州》

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摟

霜風:秋風。關河:關塞河流。殘照:夕陽的余暉。

宋?柳永《八聲甘州》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是處:到處。紅衰翠減:花謝葉落。苒苒:漸漸。物華: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聲甘州》

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

斷虹:殘余的彩虹。霽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長眉。

宋?黃庭堅《念奴嬌》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

無賴:百無聊賴。窮秋:深秋。

宋?秦觀《浣溪沙》

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

小軒;有窗檻的小室。

宋?秦觀《秋日》

秋容老盡芙蓉院,草上霜花勻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觀《木蘭花》

綠荷多少夕陽中。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

阿誰;何人。背西風:背向秋風。

指荷葉被秋風吹得葉梗都彎了。

宋?秦觀《虞美人》

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畫聲斷譙門

衰草:枯草。畫角:軍中用的號角。斷:盡。譙門:城上鼓樓,用以了望敵情。

三句寫孤城秋景。

宋?秦觀《滿庭芳》

落時西風時候,人***青山都瘦

宋?辛棄疾《昭君怨》

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

宋?辛棄疾《滿江紅?遊南巖和範廓之韻》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落葉猶開最小錢

可人:合人意。紅蕖(音同“渠”):荷花。卻:開盡。最小錢:新出荷葉才象小銅錢那麽大。

宋?楊萬裏《秋涼晚步》

園翁莫把秋荷折,因與遊魚蓋夕陽

宋?周密《西塍廢園》(又《西塍廢圃》。塍:田間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壹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聞鵲喜?吳山觀濤》

只有壹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宋?張炎《清平樂》

萬壑泉聲松外去,數行秋色雁邊來

壑(音同“賀”):山谷。

元?薩都刺《夢登高山得詩二首》

秋風吹白波,秋雨嗚敗荷。平湖三十裏,過客感秋多

敗荷:殘荷。

元?薩都刺《過高郵射陽湖雜詠九首》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壹點飛鴻影下

殘霞:晚霞。寒鴉:天寒歸林的烏鴉。飛鴻:大雁。

元?白樸《天凈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清?王士禎《江上》

含“冬”的:

1.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杜甫:《兵車行》)’

2.秋月揚明惲,冬嶺秀寒松。(陶淵明:《四時》)

3.南鄰更可念,布破冬未贖。(陸遊:《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

4.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董思恭:《守歲》)

5.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王微:《四氣詩》)

6.隆冬到來時,百花即已絕。(陳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張謂:《早梅》)

8.兒童冬學鬧比鄰,據岸愚儒卻子珍。(陸遊:《秋日郊居》)

9.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杜甫:《小至》)

含“山”的: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舟貪利涉,暗裏渡湘川。

露氣聞芳杜,歌聲識采蓮。

榜人投岸火,漁子宿潭煙。

行侶時相問,潯陽何處邊。

問淮水 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擾擾在人間。

何事長淮水,東流亦不閑?

淥水曲 李白

淥水明秋日。

南湖采白蘋。

荷花嬌欲語。

愁殺蕩舟人。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復舊痕。朝來沒沙尾,碧色動柴門。 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已添無數鳥,爭浴故相喧。

含“水”的:

巴水

唐白居易

城下巴江水,春來似麯塵。

軟沙如渭曲,斜岸憶天津。

影蘸新黃柳,香浮小白蘋。

臨流搔首坐,惆悵為何人?

大水

唐白居易

潯陽郊郭間,大水歲壹至。

閭閻半飄蕩,城堞多傾墜。

蒼茫生海色,渺漫連空翠。

風卷白波翻,日煎紅浪沸。

工商徹屋去,牛馬登山避。

況當率稅時,頗害農桑事。

獨有傭舟子,鼓(木世)生意氣。

不知萬人災,自覓錐刀利。

吾無奈爾何,爾非久得誌。

九月霜降後,水涸為平地。

湖亭晚望殘水

唐白居易

湖上秋泬寥,湖邊晚蕭瑟。登亭望湖水,水縮湖底出。

清渟得早霜,明滅浮殘日。流註隨地勢,窪坳無定質。

泓澄白龍臥,宛轉青蛇屈。破鏡折劍頭,光芒又非壹。

久為山水客,見盡幽奇物。及來湖亭望,此狀難談悉。

乃知天地間,勝事殊未畢。

湖亭望水

唐白居易

久雨南湖漲,新晴北客過。

日沈紅有影,風定綠無波。

岸沒閭閻少,灘平船舫多。

可憐心賞處,其奈獨遊何?

澄水如鑒

唐崔顥

聖賢將立喻,上善貯情深。

潔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

澆浮知不撓,濫濁固難侵。

方寸懸高鑒,生涯詎陸沈。

對泉能自誡,如鏡靜相臨。

廉慎傳家政,流芳合古今。

春水

唐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復舊痕。朝來沒沙尾,碧色動柴門。

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已添無數鳥,爭浴故相喧。

引水

唐杜甫

月峽瞿塘雲作頂,亂石崢嶸俗無井。

雲安酤水奴仆悲,魚復移居心力省。

白帝城西萬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幹。

人生留滯生理難,鬥水何直百憂寬。

登樓望水

唐顧況

鳥啼花發柳含煙,擲卻風光憶少年。

更上高樓望江水,故鄉何處壹歸船。

唐韓溉

方圓不定性空求,東註滄溟早晚休。

高截碧塘長耿耿,遠飛青嶂更悠悠。

瀟湘月浸千年色,夢澤煙含萬古愁。

別有嶺頭嗚咽處,為君分作斷腸流。

海水

唐韓愈

海水非不廣,鄧林豈無枝。風波壹蕩薄,魚鳥不可依。

海水饒大波,鄧林多驚風。豈無魚與鳥,巨細各不同。

海有吞舟鯨,鄧有垂天鵬。茍非鱗羽大,蕩薄不可能。

我鱗不盈寸,我羽不盈尺。壹木有余陰,壹泉有餘澤。

我將辭海水,濯鱗清冷池。我將辭鄧林,刷羽蒙籠枝。

海水非愛廣,鄧林非愛枝。風波亦常事,鱗魚自不宜。

我鱗日已大,我羽日已修。風波無所苦,還作鯨鵬遊。

春水

唐李建勛

萬派爭流雨過時,晚來春靜更逶迤。

輕鷗散繞夫差國,遠樹微分夏禹祠。

青岸漸平濡柳帶,舊溪應暖負蒓絲。

風鬟倚楫誰家子,愁看鴛鴦望所之。

四水合流

唐李沛

禹鑿山川地,因通四水流。縈回過鳳闕,會合出皇州。

天影長波裏,寒聲古度頭。入河無晝夜,歸海有謙柔。

順物宜投石,逢時可載舟。羨魚猶未已,臨水欲垂鉤。

潯陽觀水

唐李群玉

朝宗漢水接陽臺,唅呀填坑吼作雷。

莫見九江平穩去,還從三峽嶮巇來。

南經夢澤寬浮日,西出岷山劣泛杯。

直至滄溟涵貯盡,深沈不動浸昭回。

觀漢水

唐梁洽

發源自嶓冢,東註經襄陽。壹道入溟渤,別流為滄浪。

求思詠遊女,投吊悲昭王。水濱不可問,日暮空湯湯。

詠水

唐駱賓王

列名通地紀,疏派合天津。波隨月色凈,態逐桃花春。

照霞如隱石,映柳似沈鱗。終當挹上善,屬意淡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