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若有憐花意,可否許我再少年。意思是:還有那麽多的事情沒有去做,如果春風許可,是否可以讓我們也回到生命初綻的少年,在合適的時間做最好的自己。
詩句選自《詠蒼髯》,作者李之儀,北宋詞人,出生於滄州無棣(今山東無棣),祖上也是名門望族。22歲進士及第,初任職四明、萬全縣令等。他才華橫溢,琴棋書畫皆其所能。《四庫全書》稱李之儀的文章“神鋒俊逸,往往具有蘇軾之體”。
這首《詠蒼髯》用詞簡潔直白,像打油詩,不知道寫於哪年哪種背景下,或是作者某個瞬間感慨所得,也未可知。無深意也不費解,但是很容易引發***鳴。李之儀是蘇軾門人之壹,擅長作詞。前人多將他與秦觀、黃庭堅、賀鑄相提並論。
他的詩詞文章寫得好,在壹定程度上受蘇軾的熏陶、指點;而他仕途多舛,也與蘇軾有很大關系。在詩詞創作上,李之儀批評柳永“韻終不勝”、張先“才不足而情有余”,而主張像晏殊、歐陽修那樣“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
李蘇友情:
李之儀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滄州無棣(慶雲縣)人,北宋詞人,北宋中後期“蘇門”文人集團的重要成員,官至原州(今屬甘肅)通判。《四庫全書》稱李之儀的文章神鋒俊逸,往往具有蘇軾之體。他的詩詞文章寫得好,在壹定程度上是受蘇軾的熏陶、指點。
他仕途多舛,也與蘇軾有很大關系。蘇軾對李之儀的影響極為深刻。《姑溪居士全集》中收錄與蘇軾有關的作品四十余首;《蘇軾文集》和《蘇軾詩集》中收錄與李之儀有關的作品二十余首,特別是在遇赦北歸的壹年時間內,蘇軾給李之儀的信箋就達七封。
由此可見,二人的情誼非同壹般。蘇軾比李之儀年長,李之儀視蘇軾如兄若師。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蘇軾因與王安石意見相左,受到排擠,出職杭州、密州、徐州,再貶黃州,顛沛流離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