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流水潺潺,環繞著山坡上的田野。屋外的小花園,綠竹綠水環繞,壹派田園風光。芙蓉疏,壹樹榆錢早飄。暮色中,老牛緩緩歸來。沒有牛郎在牛背上吹短笛,只有西部寒鴉站著。
擴展知識:
中國北宋文學家、畫家張順民,出生於宜州(今陜西省彬縣)。他出生在壹個富裕而有文化的家庭,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他的生卒年月史書記載不太清楚,從1034到1100不等。
張順民的仕途經歷涵蓋了北宋多個重要時期。治平二年(1065),進士,授相樂令。
但在元豐年間(1078 -1085),因寫詩嘲諷邊政,被貶為郴州酒稅。在時期(1086 -1094),歷任禦史監、秦風道囚、陜西交通使等職,對陜、譚、青都有所了解。
張順民文學造詣深厚,擅長詩文。其詩歌的特點是豪放,關註國事民生,表現出對人民生活的深切關註和對國家大事的熱情。他的詩《打麥》生動地描繪了農民勞動的艱辛,體現了他的民本情懷。
此外,張舜民還擅長詞,其風格與蘇軾相近,有時作品被誤認為蘇詞。他的詞表達了他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對社會現實的批判。他的詞雖然數量不多,但在宋詞中仍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在繪畫方面,張順民也是壹位才華橫溢的畫家。他自己做山水畫,喜歡搜題字,把藏在東南各地士大夫家中的名作都記錄下來。他的畫充滿了生活情趣和文人氣息,體現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對藝術的追求。
張順民也是壹個有正義感的諫官。在任諫官期間,他敢於直言,為改善政治生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因為他直言不諱、原則性強的態度,多次被降職安置。
總的來說,張順民是壹個才華橫溢、全面發展的人才。他在文學、詞、畫、政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顯示了北宋文人的儒雅氣節。他的詩詞流傳千古,成為後人學習和欣賞的重要文化遺產。同時,他的政治生涯和人生經歷也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