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靈巖寺的詩句

靈巖寺的詩句

靈巖寺的詩句有聞說春來更惆悵,百花深處壹僧歸。草堂棲在靈山谷,勤苦詩書向燈燭。柴門半掩寂無人,惟有白雲相伴宿。

靈巖寺

靈巖寺位於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萬德街道,地處泰山西北,現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靈巖寺始建於東晉,於北魏孝明帝正興元年開始重建,至唐代達到鼎盛,有辟支塔、千佛殿等景觀。

靈巖寺佛教底蘊豐厚,自唐代起就與南京棲霞寺、浙江天臺國清寺、湖北當陽玉泉寺並稱天下“四大名剎”。唐玄奘曾住在寺內翻譯經文,唐高宗以來的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也多到寺內參拜。

知識拓展:

靈巖寺,座落在濟南市長清區東南31.5公裏(直線距離下同)處的靈巖山南坡上。據寺內金代明昌五年(1194年)《十方靈巖禪寺田園記》碑及《靈巖誌》載,靈巖寺區,東起棋子嶺,西到雞鳴山,南自明孔山,北至神寶寺遺址。

東西長約10公裏,南北寬5公裏,從寺院到山顛,依山布置,有殿宇36處,亭閣18座。由於歷代帝王利用佛教為其統治服務,對該寺的保護和稅收均有敕賜,如宋代“免服差役,止納稅糧”。

金元明各代均免稅、糧米和徭役,明代明文規定:“寺產籽粒全為供奉香、燭之用,官定贍寺地三十五頃”。靈巖勝景坊,屹立在寺區的西端,為石坊。建於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靈巖勝境”4字為乾隆皇帝親筆題寫。

金剛殿,也稱壹山門。清代,門外左右各壹碑,書“千崖萬壑”4個大字,為明嘉靖時張欽所書,門後也有2碑書“絕俗持戒”4字,為明隆慶中李復初所書。

金剛是守護佛法的2位天神,置於山門左右,左為“密執金剛”,右稱“那羅延金剛”。山門內有3座石橋,中為聚善橋,東為虎溪橋,西為接引橋,初建於宋,重修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