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賤夫妻百事哀出自元稹的《遣悲懷》。元稹,(779-831)字徽之,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其詩以樂府詩最具代表性,長篇敘事詩《連昌宮詞》與白居易《長恨歌》並稱,其悼亡詩《遣悲懷》三首並稱名篇。
詩詞原文
《遣悲懷》其二
昔日戲言身後意⑴,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⑵,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⑶,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⑷,貧賤夫妻百事哀。
作者簡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註釋譯文
作品註釋
⑴戲言:開玩笑的話。身後意:關於死後的設想。
⑵行看盡:眼看快要完了。
⑶憐:憐愛,痛惜。
⑷誠知:確實知道。
譯文
當年咱倆開玩笑講著身後的事;
今日都成沈痛的回憶每每飄來。
妳生前穿的衣裳眼看施舍快完;
只有針線活計還保存不忍打開。
我仍念舊情更加憐愛妳的婢仆;
也曾因夢見妳並為妳送去錢財。
我誠知死別之恨世間人人都有;
但咱們***苦夫妻死別更覺哀痛。
詩詞辨析
這首主要寫妻子死後的“百事哀”。詩人寫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幾件事。人已仙逝,而遺物猶在。為了避免見物思人,便將妻子穿過的衣裳施舍出去;將妻子做過的針線活仍然原封不動地保存起來,不忍打開。詩人想用這種消極的辦法封存起對往事的記憶,而這種做法本身恰好證明他無法擺脫對妻子的思念。還有,每當看到妻子身邊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對婢仆也平添壹種哀憐的感情。白天事事觸景傷情,夜晚夢魂飛越冥界相尋。夢中送錢,似乎荒唐,卻是壹片感人的癡情。苦了壹輩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貴中的丈夫不忘舊日恩愛,除了“營奠復營齋”以外,已經不能為妻子做些什麽了。於是積想成夢,出現送錢給妻子的夢境。末兩句,從“誠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說,落到“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別,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對於同貧賤***患難的夫妻來說,壹旦永訣,是更為悲哀的。末句從上壹句泛說推進壹層,著力寫出自身喪偶不同於壹般的悲痛感情。
名家評論
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古今悼亡詩充棟,終無能出此三首範圍者。勿以淺近忽之。”
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夫微之悼亡詩中其最為世所傳誦者,莫若《三遣悲懷》之七律三首。……所以特為佳作者,直以韋氏之不好虛榮,微之之尚未富貴,貧賤夫妻,關系純潔,因能措意遣詞,悉為真實之故。夫唯真實,遂造詣獨絕歟!”
潘德輿《養壹齋詩話》雲:“微之詩雲‘潘嶽悼亡猶費詞’,安仁《悼亡》詩誠不高潔,然未至如微之之隔陋也。‘自嫁黔婁百事乖’,元九豈黔婁哉?‘也曾因夢送錢財’,直可配村笛山枳耳。”
社會評價
屢屢在見諸於各類報刊文章,說某某夫妻貧窮,艱辛度日,必雲“貧賤夫妻百事哀”,初不以為然,想國人畢竟讀書者甚少,尚可諒之,後屢見不鮮,麻木已無感覺。今年春節看著名節目“南京零距離”是見著名光頭孟非同誌,說某某夫妻貧窮,艱辛度日,又雲“貧賤夫妻百事哀”,我終大怒,奮而揭桿討之。
“貧賤夫妻百事哀”語出唐人元稹“遣悲懷”詩三首之,全詩為“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為元稹懷念亡妻所作,情真義切,感人至深,遍覽唐詩宋辭,悼亡妻之作,唯蘇軾之“江城子”中“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之句可與之媲美,是以千古傳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