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句不直說戰亂殃及江漢流域(澤國),而只說這壹片河山都已繪入戰圖,表達委婉曲折,讓讀者通過壹幅“戰圖”,想象到兵荒馬亂、鐵和血的現實,這是詩人運用形象思維的壹個成功例子。
隨戰亂而來的是生靈塗炭。打柴為“樵”,割草為“蘇”。樵蘇生計本來艱辛,無樂可言。然而,“寧為太平犬,勿為亂世民”,在流離失所、掙紮於生死線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樂了。只可惜這種樵蘇之樂,此時亦不可復得。用“樂”字反襯“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