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誠偽文言文

誠偽文言文

1. 誠意 文言文翻譯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1]。

小人閑居[2]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3],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

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4]。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5]”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6],故君子必誠其意。

[7][1]誠其意者,自修之首也。毋者,禁止之辭。

自欺雲者,知為善以去惡,而心之所發有未實也。惡,好,上字皆去聲。

謙,讀為慊,苦劫反;快也,足也。獨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獨知之地也。

言欲自修者知為善以去其惡,則當實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使其惡惡則如惡惡臭,好善則如好好色,皆務決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於己,不可徒茍且以徇外而為人也。

然其實與不實,蓋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獨知之者,故必謹之於此以審其幾焉。[2] 閑,音閑。

閑居,獨處也。[3]厭,鄭氏讀為黡。

厭然,消沮閉藏之貌。[4]此言小人陰為不善,而陽欲掩之,則是非不知善之當為與惡之當去也;但不能實用其力以至此耳。

然欲掩其惡而卒不可掩,欲詐為善而卒不可詐,則亦何益之有哉!此君子所以重以為戒,而必謹其獨也。[5]引此以明上文之意。

言雖幽獨之中,而其善惡之不可掩如此,可畏之甚也。[6]胖,步丹反,安舒也。

[7]言富則能潤屋矣,德則能潤身矣,故心無愧怍,則廣大寬平,而體常舒泰,德之潤身者然也。蓋善之實於中而形於外者如此,故又言此以結之。

右傳之六章,釋“誠意”。[1][1]經曰:“欲誠其意,先致其知。”

又曰:“知至而後意誠。”蓋心體之明有所未盡,則其所發必有不能實用其力,而茍焉以自欺者。

然或已明而不謹乎此,則其所明又非己有,而無以為進德之基。故此章之指,必承上章而通考之,然後有以見其用力之始終,其序不可亂而功不可闕如此雲。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釋義誠其意者,首在認自本心,識自本性。

知心是妙智慧體,明體而達用,真信達真誠。認識不透,無真知。

覺悟不透,不能入門。因其信不堅、意不誠,要誠其意是自欺也。

貪欲感其心,愛欲勞其神。欲愛之心放不下,達誠意是自欺也。

知人生如幻,厭社會家庭,想世外另有桃源,厭社會人生如臭是自欺也。急求大學之道,愛大學之理,窮之不舍,惜如命。

愛不釋手而放棄壹切,意為之好好,是求之太過急也。大學者,內聖外王之模範。

緊了崩,慢了松,不緊不慢才成功。顧聖不顧凡,早晚也得完。

顧凡不顧聖,早晚也沒命。大學成就自然誠誠,非意識之厭煩與好好。

實踐真理者是真誠意。即慎思、理明、達實是真行者。

盲目急於求成過之,精進勿懈怠。大學是培育人之典範的指南針。

當何行、大智慧者自明。誠意完全是從心意下功夫、開發天賦妙智慧之行馳。

理明透徹心自明者壹達,非壹朝壹夕之速成。誠意的基礎功是:純誠無二念。

千思萬慮,彼伏此起,壹念接壹念,思萬物、生萬象、慮萬事、應萬變,精神集中,此即是壹念純誠的誠意功夫。壹個心壹個念都千差萬別,繁瑣復雜的豆腐賬,賬目才能清晰,了然萬念空。

這就叫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獨立思考功夫。即是:“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即安而後能慮。不明定靜安慮本質者可能出現不正常的心態意識,把慮當成是自心不安靜、當成是胡思亂想。

慮是壹念,慮千差萬別不同的事,並沒有二念從生。意生亂念是二念生,起心即是妄,有二即非真。

慮之壹念純是正常思維活動。生二妄念,即想停止思維活動達到空寂無念是慮之患。

患者臭也。不理他,讓念來去自由,即無好無臭的自然之道。

還自然本來之壹心壹念,唯壹無二是慎獨。此即誠意也。

這就是黃帝的“獨立守神”,老子的“抱元守壹”,孔子的“執中貫壹”,釋迦的“萬法歸壹,壹性圓明”來源於誠則靈,靈則明的誠意功夫。心明妙智慧開,正大光明之心現前,這就是意誠而後心正。

心如草木頑石、什麽都不想是誠意之大忌,是正心之大患。文王窮理盡性達天命,大舜執中精壹萬法通,達摩全憑心意下功夫。

不思不得,所以慮而後明明德。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釋義社會人生,成家立業,功名利祿,光宗耀祖、人前顯貴、蒸蒸日上之心人皆有,這是正確的。但應素其位而行,士農工商各盡其職、不越乎其外。

而且上進之心不甘人後是正確的,絕對能步入光明大道。否則,身敗名裂、家破人亡。

人見利不見害,魚見食不見鉤。人見利忘義,奸巧險惡。

老子說禍福無門由人自招。此章從內心開刀,慧劍斬斷內心世界之殺盜淫酒妄。

土壤再適合、心不生不良種子,惡果自然不生。船到江心補漏難,馬到臨崖收韁晚。

上欺祖、下滅子,遺臭萬年,實乃不修誠意正心之過也。不殺無兇犯相,不盜沒賊相,不邪淫沒有奸相。

酒本無罪,不理智者生醉鬼相。壹切由心生、由心造。

正心圓滿功德相,獨立思考去汙除垢,顯光明做君子。跳舞本身沒錯,也是壹種正常的社交活動,心邪意亂遭奸殺。

男做君子,女。

2. 關於誠信的文言文

關於誠信的文言文:《商鞅立木建信》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之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壹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國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

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

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 。 明日,秦人皆趨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

譯文: 商鞅變法的條令已準備就緒,還沒公布,擔心百姓不相信自己,於是(命人)在都城市場南門前放置壹根高三丈的木頭,招募(能)搬到北門的人,給予十金。 百姓看到後對此感到奇怪,沒有人敢去搬木頭。

(商鞅)又說:“能搬木頭的人賞五十金。”有壹個人搬了木頭,就給了他五十金,以此來表明沒有欺騙(百姓)。

變法令頒布了壹年,秦國百姓前往國都控訴新法使民不便的數以千計。這時太子也觸犯了法律,公孫鞅說:“新法不能順利施行,就在於上層人士帶頭違犯。

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施以刑罰,便將他的老師公子虔處刑,將另壹個老師公孫賈臉上刺字,以示懲戒。” 第二天,秦國人聽說此事,都遵從了法令。

新法施行十年,秦國出現路不拾遺、山無盜賊的太平景象,百姓勇於為國作戰,不敢再行私鬥,鄉野城鎮都得到了治理。 本文所記載的事,發生在周顯王十年(公元前359年)。

秦國在實施新法令之前,立於南門,取信於民。新法實行後,太子犯法,刑其師傅。

這兩件事說明了信用是國家的重寶,善於治理國家的人必定得到民眾的信任。 擴展資料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頓丘(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 人。

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後代。 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

政治上,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 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軍事上,統率秦軍收復了河西之地,賜予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史稱為商鞅 。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後,商鞅被公子虔指為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屍身車裂,全族被殺。

3. 誠在古文中的翻譯

◎ 誠在古文中的意思如下:

誠 chéng

〈形〉

(1) (形聲。從言,成聲。本義:誠實,真誠)

(2) 同本義[sincere;honest]

誠,信也。——《說文》

幣必誠。——《禮記·郊特牲》

誠者自成也。——《禮記·中庸》

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壹厝 朔東,壹厝 雍南。——《列子·湯問》

行之發於至誠。——《漢書·趙廣漢傳》

乃能銜哀致誠。——韓愈《祭十二郎文》

(3) 又如:誠款(真誠懇切);誠敬(真誠,敬重);誠虔(虔誠,恭敬而有誠意)

(4) 真實 [real]

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論語·子路》

此謂誠於中,形於外。——《禮記·大學》

巧詐不如拙誠。——《韓非子·說林上》

(5) 又如:誠理(真理);誠諦(真實而詳審)

詞性變化

◎ 誠

誠 chéng

〈副〉

(1) 確實,的確 [indeed]

誠既勇兮又以武。——《楚辭·九歌·國殤》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戰國策·齊策》

所謂無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韓愈《祭十二郎文》

此為宰相聽事誠隘,為太祝、奉禮聽事已寬矣。——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2) 又如:誠不能免;誠恐(只怕,恐怕)

(3) 果真;如果 [actually]

楚誠能絕 齊, 秦願獻 商於之地六百裏。——《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4. 什麽是“偽古文”

偽古文=偽孔傳

《古文尚書》東漢時已亡佚,至東晉元帝時,梅賾(壹作"梅頤"、"枚頤")獻孔安國作傳的《古文尚書》五十九篇。唐孔穎達作《尚書註疏》即以此為底本。自宋吳棫朱熹以來已懷疑其為偽造,至清閻若璩惠棟更詳予考訂,遂成定論。後即稱此偽造的孔安國《尚書傳》為"偽孔傳",以明非真出於孔安國之手。亦省稱"偽孔"、"偽傳"。

《尚書》今文、古文之別,其先由於文字之不同。今文者,伏生所傳,用隸書,漢世所通行,故當時稱為今文。古文者,孔安國所傳,孔子壁中書,用蝌蚪文,漢世已不通行,故稱為古文。晉元帝時,豫章內史梅賾獻《古文尚書》及孔安國《書傳》,壹時學者益信其說,遂以為真孔壁書行於世。此書比伏生多二十五篇,又析伏生書為三十三篇,並序***五十九篇。宋吳棫、朱熹皆疑其偽,清初閻若璩撰《古文尚書疏證》壹書,專辨東晉晚出之《古文尚書》及孔安國傳皆偽造,而其讞乃定。嗣是辨之者數十家,人人皆稱“偽古文”、“偽孔傳”矣。

《尚書》本是“上古之書”,是我國最早結集成編的重要歷史文獻。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尚書》有《今文尚書》、《古文尚書》、《偽古文尚書》三種。

《今文尚書》出自伏生。漢初由伏生口傳晁錯,晁錯用當時通行的隸書作了抄錄和記載,所以叫做“今文”,***28篇。

《古文尚書》是用早於小篆的籀文寫成,是先秦寫成的文本,西漢後,先後出現過幾次,有孔壁本、河間獻王本、杜林本等等。孔壁本,出自孔宅之夾壁,河間獻王本,是河間獻王於民間所得,杜林本是東漢杜林所得漆書《古文尚書》壹卷。

偽《古文尚書》亦稱偽孔本,流傳至今,是後代《尚書》最通行的本子。東晉元帝時梅ji所獻的壹布題作孔安國作《傳》的《古文尚書》,***58篇。其中新增篇目和“孔安國傳”是晉人的偽造。但由於唐陸德明作《經典釋文》和官修《五經正義》都采用“偽孔本”,所以壹直沿襲下來,流傳至今。

偽《古文尚書》中多出的25篇,稱“偽古文”,所謂“孔安2國傳”,稱“偽《孔傳》”這個本子稱為“偽孔本”或“偽《古文尚書》”,它是壹部假書,也是壹部奇書。只要知道偽孔本,偽孔《傳》是晉代人所作,在指出其作偽的同時,將其視為晉代文獻而不是漢代文獻,而不應壹味排斥。

正確對待偽《古文尚書》,首先要對偽孔《傳》持正確的態度,偽孔《傳》匯集了自孔安國以來四百年間古文經學對《尚書》的解說,是研究《尚書》的壹個很高的成就,我們只需分辨其是晉人的成就而非漢人的成就,就能充分認識和利用它的價值;其次,對“偽古文”也應持正確的態度, 事實上,“偽古文”匯集了從先秦 《左傳》諸書直到魏晉諸書八百年間古書所稱引的原本《尚書》的許多內容,加以組合、排列、敷衍。從這個意義上說,25篇“偽古文”未嘗不是我們窺究先秦百篇本《尚書》的壹個途徑。

5. 有關誠信的古文、詩句都有那些呢

妳好●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

《禮記·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誠的心才能感化人。●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離婁上》真誠,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誠,是為人處世之理。●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談。物:實際內容。

行:行為。恒:恒心。

君子說話有根據,做事有恒心。●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語》君子用行動來說話,小人則光說不做。●處己、事上、臨下,皆當如誠為主。

明·薛瑄《讀書錄》 衡量自己,服膺上級,領導下屬,都應當壹概以真誠為準則。●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

唐·韓愈《原道》正心、誠意:使心思純正,意念真誠。將:打算。

有為:有所作為。想有所作為,必須真心誠意。

●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文士以德行為修養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

宋·蘇轍《三論分別邪正劄子》 懷著極大真誠又勤勉地撰寫文章,就可以感天動地,使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發生變化。●至誠則金石為開。

《西京雜記》卷五 至誠:極大的真誠。 金石為開:象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被感動了。

謂真誠最能感染人。●精誠所加,金石為虧。

漢·王充《論衡·感虛》 精誠:真誠。 虧:虧蝕。

只要真心誠意從事,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誠之所感,觸處皆通。

宋·吳處厚《青廂雜記》 誠:真誠。 感:感觸。

真誠能感動壹切。●人之操履無若誠實。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 操履:操守。誠實是人的最高品德。

●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說》 實行並保存真誠的心,這是人生美好的源頭,行動美好的根本。

●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宋·朱熹《四書集註·孟子集註》 以真誠為準則是自我修養的關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

●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薰蒸之。明·洪自誠《菜根譚》 遇到欺騙狡詐的人,用真誠之心感動他,遇到粗暴、乖張的人,用和藹的態度感化他。

●金有壹分銅鐵之雜,則不精;德有壹毫人偽之雜,則不純矣。明·薛瑄《讀書錄·體驗》 喻私心雜念影響人之德行的精純。

●竊以為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賢人之德業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清·曾國藩《復賀耦庚中丞》竊:謙指個人的意見。

我以為天地的運轉不息,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業的發揚和持久,關鍵在於真誠。●百慮輸壹忘,百巧輸壹誠。

清·顧圖河《任運》 考慮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敗,技藝再精巧若缺乏真誠也無法成功。●神莫神於至誠。

宋·張商英《素書》 沒有比完美的真誠更神聖的了。●誠者,聖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頤《通書》真誠,是傑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業興旺的源泉。行(háng):職業,事務。

●君子乾乾不息於誠。宋·周敦頤《通書·乾坤益動》第三十壹章 乾乾不息:自強不息。

君子為達到至誠而自強不息。●感人以誠不以偽。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誠:真誠。偽:虛假。

以真誠而不是以虛偽感動別人。●修身處世,壹誠之外更無余事。

明·朱之瑜《誠誠二首》 修養自身品性,處理好人之間的關系,唯壹靠的真誠。●聖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

《荀子·不茍》 聖人固然是無所不曉,但是不是真誠也不能感化萬民。●君子養心,莫善於誠。

《荀子·修身》 培養個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個人的真誠。●至誠無息。

《禮記·中庸》 真誠是沒有止境的。永遠以真誠自勉。

●修學不以誠,則學雜;為事不以誠,則事敗。宋·晁說之《晁氏客語》 修學:研討學問。

雜:雜亂。為事:幹事情。

●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賣沒郎獨占花魁》 刻薄:冷酷無情,不厚道。

為人忠厚不吃虧,為人刻薄無好處。●作事必須踏實地,為人切莫務虛名。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踏實地:比喻做事踏實、認真。虛名:空頭的名聲。

做事要踏實認真,不可追求空頭的名聲。●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瀾《古謠諺》 有道德的人不損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廉者憎貪,信者疾偽。

《新唐書·陳子昂傳》廉:清廉。 貪:貪汙。

信:誠實。疾偽:痛恨虛偽的行為。

疾:憎恨,厭惡。清廉的人憎恨貪婪,誠實的人厭惡虛偽。

●天不容偽。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 虛偽的言行,天道不容。

●巧偽不如拙誠。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篇》巧妙的虛偽不如守拙的真誠。

●華而不實,虛而無用。《韓非子·難言》 只有華美的外表而缺乏實際的內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實用。

●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漢·荀悅《申鑒·俗嫌》 不聽動聽的話語,不相信不切實際的方法,不謀取浮華的名聲,不作虛偽的事。

●大人不華,君子務實。漢·王符《潛夫論·敘錄》卓越的人不追求虛有其表,有修養有名望的人致力於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