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李白節日的詩句大全(李白寫的關於中秋節的詩句) 1.李白寫的關於中秋節的詩句
李白寫的關於中秋節的詩句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白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作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淒愴摧心肝。
2.李白中秋節詩句大全
1、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3、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壹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
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4、月下獨酌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3.描寫李白月亮中秋佳節的詩句
唐代李白的《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壹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唐代李白的《月下獨酌》: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4.李白寫的關於“中秋節”的詩句都有哪些
1.《靜夜思》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月下獨酌》唐 李白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3.《月下獨酌》唐 李白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4.《關山月》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5.《古朗月行》唐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白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作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淒愴摧心肝。
5.關於中秋節李白的古詩
《靜夜思》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註釋:
1、靜夜思:安靜的夜晚產生的思緒。
2、床:此詩中的“床”字,是爭論和異議的焦點。今傳五種說法。
①指井臺。已經有學者撰文考證過。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程實將考證結果寫成論文發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作了《詩意圖》。
②指井欄。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古代井欄有數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這方框形既像四堵墻,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系,其關系的發生則是由於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古代井欄專門有壹個字來指稱,即“韓”字。《說文》釋“韓”為“井垣也”,即井墻之意。
③“窗”的通假字。從意義上講,“床”可能與‘窗’通假,而且在窗戶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參照宋代版本,‘舉頭望山月’,便可證實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從時間上講,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對作者原意的忠誠度上,更加可靠。
④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詩經·小雅·斯幹》有“載寐之牀”,《易·剝牀·王犢註》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說,講得即是臥具。
⑤馬未都等認為,床應解釋為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壹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馬紮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
3、疑:好像。
4、舉頭:擡頭。
譯文:
皎潔月光灑滿床,恰似朦朧壹片霜。
仰首只見月壹輪,低頭教人倍思鄉。
擴展資料:
文學賞析:
這是寫遠客思鄉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豐富深曲的內容。境是境,情是情,那麽逼真,那麽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無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絕古今”。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繹,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壹個作客他鄉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壹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壹切,想到家裏的親人。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於沈思之中。
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壹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說出來的要多得多。它的構思是細致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
從這裏,我們不難領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百度百科-靜夜思
6.關於李白寫中秋節的詩
1.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 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3. 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壹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 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4. 月下獨酌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7.李白寫的關於中秋節的詩
《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唐代: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壹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
譯文:青天上的明月是什麽時候升起的?我現在停下酒杯想問壹問。人追攀明月永遠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卻與人緊緊相隨。明月皎潔,如明鏡飛上天空,映照著宮殿。遮蔽月亮的雲霧消散殆盡,幽幽月光盡情揮灑出清冷的光輝。
人們知道這月亮晚上從海上升起,又是否知道它早晨也從這雲間消失?月亮裏白兔搗藥自秋而春,嫦娥孤單地在月宮住著又有誰與她相伴?
現在的人見不到古時的月亮,現在的月卻曾經照耀過古人。古人與今人如流水般只是匆匆過客,***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只希望對著酒杯放歌之時,月光能長久地照在金杯裏。
擴展資料:
中秋節起源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壹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壹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
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壹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壹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 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
《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
百度百科-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