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無不覆,地無不載。 天地名言莊周,戰國哲學家 莊子
天地之氣,不失其序。中國最早的壹部國別史著作 《國語》 《國語》
天地合氣,萬物自生。東漢哲學家 王充
蓋之如天,容之如地。春秋時期史學家,盲人 左丘明 《左傳》
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 關於天地的名言明末清初思想家 王夫之
農,助天地以生衣食者。清初哲學家 李塨
名聲若日月,功射如天地。
戰國·荀況《荀子·王霸》。這兩句大意是,壹個人的名聲之高如日月高懸,光照寰宇;功勞之大如天廣地厚,覆載萬物。荀子認為這樣的人物就能使“天下之人,應之如景(影)響”;意即選樣的人物就會受到人民的擁護,具有號召力,凝聚力,“如影隨形,如響留聲。”現在可用以歌頌名望極高、功勞極大的人。
荀況,戰國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王霸》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無名氏《古詩十九首·青青陵上柏》。這兩句大意是:人生在天地之間,就像壹次長途旅行,艱辛無比,短暫無常。人生在時間長河中奔流,生命短促,命運也難以把握,此條用“遠行客”的日常現象比喻這壹流程,對人生在世的境遇作了壹個畫龍點睛式的概括,生動而富於哲理。這種感嘆人生短促的藝術手法以及對人生的概括值得借鑒。
《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青青陵上柏》
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 天地名言
唐·王維《送邢桂州》其壹。這兩句大意是:日落時,斜陽灑在水面,江湖反光強烈,呈現出壹片耀眼的白色;潮水漲起來了,日沒水底,光照度明顯下降,天地呈現出壹片青灰的顏色。詩人以畫家對色彩的高度感受力,敏銳地抓住物象在不同光照下的明度變化,把亮白、暗青的色彩狀態準確、生動地描繪出來。正因為作者具有細致的觀察能力、高度的繪畫修養和純熟的文字工夫,才能壹語道出人們經常看到卻說不來的色彩變化特點。
唐代詩人 王維 《送邢桂州》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唐·王維《漢江臨眺》。這兩句大意是:極目望去,江水流至天地盡頭,還在繼續奔騰,像要流出天地之外。遠山蒼翠,雲蒸霞蔚,依稀可見,給人以隱約迷離,似有似無的朦朧美感。此條上句言地闊江遠,下句寫山高雲蔚,壹顯壹隱,相映成趣。詩句視野開闊,氣象雄渾,適用於表現青山高遠,江水浩瀚的景象。此名句常為後人襲用。如宋人歐陽修有。“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朝中措》)的名句。蘇軾也曾詠道:“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水調歌頭》)。
唐代詩人 王維 《漢江臨眺》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迥(jiǒng炯):遠。宇宙:天地四方叫宇,古往今來叫宙。這兩句大意是:看到天高地遠,於是感到空間、時間真是無窮無盡。這兩句說明宏觀世界的無限大,無限遠,既無起始,又無終極,無窮無盡,永無了時。在宇宙、自然面前,壹切都是渺小的,有限的。
唐代詩人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唐·孟郊《遊終南山》。這兩句大意是:終南山高大的身軀簡直充塞了天地空間,太陽和月亮似乎都是從它的石頭上面生出來的。作者采用誇張的手法勾勒出終南山的奇偉形象,表達自己異乎尋常的感受。這種景象確乎可以使人胸襟為之開闊。
唐代詩人 孟郊 《遊終南山》
功略盤天地,名飛青雲上。 關於天地的名言
唐·李白《贈張相鎬二首》其二。功略:功績謀略。這兩句大意是:功績謀略世上無雙,掩蓋天地,美名四處傳揚,直飛青雲之上。可用來贊美功勛卓著、為人頌揚的英雄人物。
唐代詩人 李白 《贈張相鎬二首》
醉來臥空山,天地即衾枕。
唐·李白《友人會宿》。衾(qīn欽):被子。這兩句大意是:酒醉後躺臥在空山,以天為衾,以地作枕。同寫醉態,意境卻各不相同。李白寫醉臥空山之中,枕地蓋天,何等氣魄,何等狂放!作者的氣質對抒情主人公的作用,由此可見。從這裏我們也得到啟迪:寫壹個人的神態時,壹定要和他的性格、氣質,素養等統壹起來。
唐代詩人 李白 《友人會宿》
炙翻四海波,天地人烹煮。
宋·韓琦《苦熱》。炙(zhì誌):烤。烹:蒸,煮。這兩句大意是:大海像燒開的鍋壹樣翻騰著炙人的波濤,天地也像放在大海裏烹煮過壹樣滾燙難熬。這兩句以奇特的想象和誇張,表現了盛夏時節令人難耐的炎熱氣候。學習這種浪漫主義的寫作方法,定能使文章增色。
北宋政治家、名將 韓琦 《苦熱》
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霞。
三國·曹植天地是永恒的,永無終極,人生是極其短暫的,就象朝霞,絢爛奪目壹時,轉瞬消逝,因此我們要珍惜生命,在短暫的瞬間,盡量活出自己的意義。
三國文學家 曹植
雲山萬裏別,天地壹身孤。 天地名言
清·陸蒼培《詠懷》。過兩句大意是:與親友分別之後,萬裏雲山相隔,在偌大的天地之間就只有孤身壹人了。前句寫與親友的萬裏之別,後句寫別離之後的孤獨。“雲山萬裏”寫與親友相距之遠,“天地壹身”寫孑然獨處之孤,兩句寫盡別離滋味。
清代詩人 陸蒼培 《詠懷》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
明末清初·顧炎武肝膽:膽量,氣量,魄力。閱:看到,意思是說忠肝義膽存在於天地之間,大好河山都看到了我鬢發變白了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 顧炎武
途窮天地窄,世亂死生微。
明·沈欽圻《亂後哭友》。微:輕微。這兩句大意是:走投無路之時,會覺得天地特別狹小;身處亂世之中,會感到生死特別輕微。當人處在走投無路的困境之中,雖然自然界的天地仍是闊大的,但在感覺上,困境中的天地卻仿佛狹小得容納不下壹個人;處在亂世之際,生命隨時受到威脅,人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死生也就顯得微不足道。可用於抒發困境中的走投無路之感,詛咒亂世對人生的摧殘。
明末詩人 沈欽圻 《亂後哭友》
天地最有情,少年莫浪投。陳毅
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 關於天地的名言清朝軍事家、政治家 曾國藩
天無私覆也,地無私載也。戰國末期商人,政治家 呂不韋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南宋民族英雄 文天祥
君子抱仁義,不懼天地傾。唐代詩人 王建
腹中天地寬,常有渡人船。 天地名言朱德
東風灑雨露,會入天地春。唐代詩人 李白
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同光。
戰國·屈原《九章·涉江》。遮兩句大意是,壽命與天地壹般長久啊,名聲像日月壹樣光輝。現多用於歌頌和贊美某些偉大的人物或偉太的功績彪炳青史,永垂不朽。
戰國時期愛國主義詩人 屈原 《九章·涉江》
人神之所***嫉,天地之所不容。
見駱賓王《代李敬業討武氏檄》。嫉:痛恨。這兩句大意是:世間的人和天上的神都恨她,天下地上容不了她。這兩句形容罪惡昭著,人人切齒痛恨。可用來形容罪大惡極、影響極壞的人。
唐代詩人 駱賓王 《代李敬業討武氏檄》
天地與我並存,萬物與我為壹。 關於天地的名言莊周,戰國哲學家 莊子
時不與兮歲不留,壹葉落兮天地秋。
唐·李子卿《聽秋聲歌》。這兩句大意是:時光不等我啊歲月不停留,樹葉被吹落啊又是壹個秋。此名句感嘆時光易逝,表現出壹種惆帳、落莫和憂患的意識。詩人於寒秋中獨立,寂寂然,煢煢然,驀然觸發愁思:欲建功立業,但時不我待,歲月無情,悄然已去;然而平平淡淡了此壹生又於心不甘,心中充滿了不安與躁動。壹片黃葉飄過,落地有聲,秋風蕭瑟,滿身涼意,轉眼壹年又過,叫人好不惆悵。許句成功地創造了壹種氛圍,壹種詩情,使人通過詩的咀嚼,獲得壹種空寂然而細膩的美感。
唐代詩人 李子卿 《聽秋聲歌》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這兩句大意是:登上廬山以壯懷瞻望天地,只見長江茫茫東流,壹去不復返回。這首詩是詩人晚年遇赦後由江夏來廬山時所作。詩人站在廬山頂峰俯視下界,大江茫茫盡收眼底。這兩句實寫遠眺之景,畫面壯闊,充分表達了詩人對祖國江山的贊美和向往之情。詩語雄渾,氣度恢宏。可用於表現登高望遠,展示雄闊胸襟。
唐代詩人 李白 《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唐·韓愈《聽穎師彈琴》。這兩句大意是:(穎師的琴聲)像藍天上白雲飄浮,又像柳絮離開了柳枝,隨著春風在遼闊的天空輕輕飛揚。~是運用“通感”手法寫聲音的壹個好例子。琴聲本是訴諸於聽覺的,而韓愈從穎師的琴聲中仿佛看到白雲在飄浮,柳絮在飛揚,把聽覺和視覺溝通起來,用視覺獲得的形象美,形容聽覺所體會的音樂美,把無形的音樂描繪得惟妙惟肖,宛然可見。此詩被後人譽為足以“驚天”的摹聲至文。講通感手法可引此例。
唐代文學家 韓愈 《聽穎師彈琴》
天地黯慘忽異色,波濤萬裏堆琉璃。 天地名言
唐·杜甫《渼陂行》。渼陂(měibēi美杯):在今陜西鄠縣西,陂水澄湛。黯(àn暗)慘:昏暗。這兩句大意是:天地間突然烏雲翻滾,水面上掀起滾滾的波濤,像是堆積著萬裏琉璃。詩句寫突然而來的風雲變化,用“琉璃”比喻深綠的水色,很生動形象。可用來描寫風雲突起後掀起的萬頃波濤。
唐代詩人 杜甫 《渼陂行》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唐·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如山:形容觀者人山人海。色沮(jǔ舉)喪:驚訝失色。低昂:起伏。這兩句大意是:(公孫大娘的劍器舞名震四方)圍觀的人多得像山壹樣。高超的舞技使大家驚心動魄面容失色,在眼花繚亂中仿佛天地也在久久地起伏低昂。這兩句用側面描寫的手法,寫公孫大娘劍器舞的出神入化。作者沒有從正面進行描繪,而是通過觀者之多以及他們的反映——面容失色,眼花繚亂來突出其舞姿的急速剛勁,精妙絕倫。這種表現方法可以學習,贊揚美妙的舞姿時也可化用。
唐代詩人 杜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宋·黃庭堅《清明》,蟄(zhé哲):動物冬眠。草木柔:草木受春雨滋潤呈現出柔嫩的綠色。這兩句大意是:壹聲春雷,驚醒了蟄睡的龍蛇;壹場透雨,潤綠了遍野的草木。詩句寫出春雷、春雨給天地萬物帶來了勃勃生機,在寫作上有借鑒作用。
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 黃庭堅 《清明》
後會不須期故國,中原天地本來寬。
清·陳恭伊《留別諸同人》。後會:以後再見面。故國:故地,指今廣東省。中原:指中國。這兩句大意是:今日分手不必期望以後在故地重逢,我們中國的天地本來就廣闊得很啊!兩句詩表現出作者對北伐中原,光復失地的堅定信心,和大丈夫誌在四方的廣闊胸懷。今日與諸同誌作別時化用,激昂慷慨,豪情滿懷,能給人以巨大的激勵力量。
明末清初 抗清誌士 陳恭伊 《留別諸同人》
十年天地幹戈老,四海蒼生痛哭深。 關於天地的名言
明末清初·顧炎武《海上》。幹戈老:武器用舊了。四海蒼生:全國百姓。這兩句大意是:(清兵入關後,長期屠戮中原人民,)十年來兵器都用舊了,人民在無窮的災難中痛苦不堪。明末清初兵入關後,大肆屠殺中原黎民,制造了揚州十日等慘案,以致武器都用舊了,而屠戮尚未停止,給人民帶來無窮的苦難。此二句揭露清兵的殘忍,反映勞動人民對戰亂的厭惡情緒。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 顧炎武 《海上》
誰能養氣塞天地,吐出自是成虹霓。元末明初文學家 宋濂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陶鑄 《贈曾誌》
室有芝蘭氣味清,胸有城府天地寬。《格言集錦》 《格言集錦》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天地名言唐代詩人 羅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