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杜甫傳記(高中作文1000字)

杜甫傳記(高中作文1000字)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後人稱他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

下面給出三篇傳記體作文,題目為《杜甫傳記》,供您參考。

篇壹杜甫傳記

說起詩人,大家肯定第壹個就會想到詩仙李白,詩魔白居易,詩佛王維,詩鬼李賀,“詩王”謝遜…不是,王維。還有壹位大詩人,他的名號也十分響亮,他就是被譽為詩聖的——杜甫。

“聖”這個字,在古代可不是誰想用都可以的,例如文界的代表人物,文聖孔子;武界的代表人物,武聖關羽。而杜甫被稱為詩聖,足以見他在詩詞界的地位之高。

杜甫的人生大致分為兩個階段:年少輕狂遊山玩水,人到中年憂國憂民。

杜甫從小就出生於官宦世家,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也十分有才華,所以從小就被人稱為神童。而長大以後,就和許多詩人壹樣,開始遊山玩水。

杜甫也參加過科舉,但是沒考上。不過那時的杜甫根本沒把這當回事,又去遊山玩水了。在這壹時期杜甫寫下了壹首中小學必背古詩《望嶽》,“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正是這首詩中的句子,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杜甫那時的年少輕狂,以及毫不輸給李白的豪情壯誌。

之後杜甫又遇到了李白和高適,於是三人就壹起登仙山、尋仙草、訪仙人,壹直到了三十五歲。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杜甫在與李白、高適告別後繼續回到長安,追求名利,自此杜甫人生的下半段就開始了。

杜甫的下半段人生與上半段人生恰恰相反,如果說他上半段人生無憂無慮,那他下半段人生就是憂國憂民。

再回到長安杜甫先是參加了科舉,可無奈遭到小人算計,最終沒有通過。當時老百姓如果想要當官只有兩個途徑“科舉和被推薦”,科舉不行就只能被推薦了。可他父親已去世好幾年了,於是他選擇“自薦”。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壹封封自薦信下,朝廷終於給了杜甫壹個縣尉的官職。可對當時許多詩人來說,縣尉就是壹個欺壓老百姓的官職,所以杜甫不想去就任。於是朝廷又給了杜甫壹個名為“兵曹參軍”的職務,其實就是管倉庫,驢馬騾子的。這雖然不是什麽重要的職位,但杜甫還是就任了。

但在他放假回家時,卻發現自己的兒子已經餓死了,於是杜甫將心中的悲憤,不滿,傷感等情緒以及路上的所見所聞融在壹起,寫下了《自京復先縣詠懷五百字》。“安史之亂”也隨之而來,長安城被攻破,過去熱鬧繁華的長安城如今已是滿目瘡痍,而杜甫也被叛軍抓走。

看著如今的長安城,杜甫寫下了千古名詩《春望》,在詩中,他從國破家亡寫到自己的衰老。表達了他對美好生活無限的企盼與向往,更顯現出了杜甫的“愁”,他愁,愁城池荒涼,他愁,愁國家破碎;他愁,愁家破人亡,愁白了頭,愁疏了發,愁驚了鳥,也愁哭了花……

老年的杜甫,不再為官,妻兒已都不在了,“安史之亂”也尚未平息。壹日,大風將他的茅屋刮破,杜甫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首詩充分表達了杜甫未完成的理想,以及對天下局面的感慨,詩中盡顯他的憂愁,及想要報國卻無能為力的不甘。也正是他這種憂國憂民的情懷,在不斷激勵著壹代壹代的人。

篇二杜甫傳記

俄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曾說:“任何壹個詩人也不能由於他自己和靠描寫他自己而顯得偉大,不論是描寫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寫他本身的幸福。任何偉大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裏,因為他是社會、時代、人類的器官和代表。”我國人人皆知的詩聖杜甫就是這樣壹位“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的偉大詩人!

白雪國學課堂仿佛是壹部時間機器,每壹節國學課都是壹次時間旅行,帶領我們穿梭千年的歷史長河,來到每壹位偉人的身邊,感受他們的兒女情長,感慨他們的憂國憂民,學習他們的崇高理想,贊嘆他們的才華橫溢,佩服的他們民族氣節。

這壹次,我仿佛親眼看到了暴風驟雨中的壹代詩聖——杜甫。壹心想“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醇”的杜甫雖然是心存高遠,但是不幸生於亂世。在經歷了求官、貶官之後,關中大旱,杜甫為生存而辭官逃荒,歷時壹年多的時間,他輾轉遷移終於到成都,在朋友的幫助下,杜甫壹家人終於有了棲息之所,在浣花溪旁建了壹座草堂,即杜甫草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在這壹座小小的草堂中創作出來的。陰歷八月的壹天,天公不作美,狂風怒號,屋上的茅草被卷起來,大雨如註,整個屋子壹點幹的地方都沒有。親眼看到自己的茅草被孩童抱走,自己的被子如同壹片冷鐵。這壹切,杜甫都無能為力。然而,即使這樣,他還是寫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般鏗鏘有力的語句,這是從自己切身的痛苦生活中迸發出來的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這種感情,是詠歌不足以表達的。所以這時的杜甫在壹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抒發了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感。通過自己的苦難經歷反映了壹個時代的劫難,“天下寒士”的痛苦。為自己所熱愛的祖國而魂牽夢繞,放聲大號!

憂天下之憂,樂天下之樂,杜甫壹心想改變黑暗現實的理想感動著、影響著千百年來無數的讀者,我也在其列。每當寒秋時節,風雨交加,我就會想起詩聖杜甫。

杜甫,今夜,註定為妳無眠!

篇三杜甫傳記

杜甫,字子美。他跟李白壹樣,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詩人之壹。在文學史上,把他們合稱“李杜”。杜甫原是河南鞏縣人,生長在壹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從小就下苦功讀書,也遊歷了許多名山大川,寫了不少優秀的詩歌。三十幾歲的時候,他在洛陽,遇見了李白。杜甫比李白小十壹歲。兩個人性格不壹樣,但是,***同的誌趣和愛好使他們成為親密的好友。

後來,他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那時候正是奸相李林甫掌權的時候,李林甫最忌恨讀書人,怕這些來自下層的讀書人當了官,議論起朝政來,對他不利,於是勾結考官,欺騙玄宗說這次應考的人考得很糟,沒有壹個夠格的。唐玄宗正在奇怪,李林甫又上了壹道祝賀的奏章,說這件事正說明皇帝聖明,有才能的人都已經得到任用,民間再沒有遺留的賢才了。

那時候的讀書人都把科舉作為謀出路的途徑,杜甫受到這樣的挫折,懊喪的心情就不用說了。他在長安過著貧窮愁苦的生活,親眼看到權貴的豪華奢侈和窮人受凍挨餓的淒慘情景,按捺不住心裏的憤慨,就用詩歌控訴這種不平的現象。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他寫下的不朽詩句。

杜甫在長安呆了十年,唐玄宗剛剛封他壹個官職,安史之亂爆發了。長安壹帶的百姓紛紛逃難。杜甫的壹家,也擠在難民的行列裏,吃盡了千辛萬苦,好容易找到壹個農村,把家安頓下來。正在這時候,他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就離開家投奔肅宗,哪想到在半路上碰到叛軍,被抓到長安。

長安已經陷落在叛軍手裏,叛軍到處燒殺搶掠,宮殿和民房在大火中熊熊燃燒。唐王朝的官員,有的投降了,有的被叛軍解送到洛陽去。杜甫被抓到長安以後,叛軍的頭目看他不像什麽大官,就把他放了。

第二年,杜甫從長安逃了出來,打聽到唐肅宗已經到鳳翔(今陜西鳳翔),就趕到鳳翔去見肅宗。那個時候,杜甫已經窮得連壹套像樣的衣服都沒有了,身上披的是壹件露出手肘的破大褂,腳上穿的是壹雙舊麻鞋。唐肅宗對杜甫長途跋涉投奔朝廷,表示贊賞,派他壹個左拾遺的官職。

左拾遺是個諫官。唐肅宗雖然給杜甫這個官職,可並沒重用他的意思。杜甫卻認真地辦起事來,過了不久,宰相房琯(音guǎn)被唐肅宗撤了,杜甫認為房琯很有才能,不該把他罷免,就上了奏章向肅宗進諫。這壹來,得罪了肅宗,虧得有人在唐肅宗面前說了好話,才把他放回家去。

唐軍收復長安以後,杜甫也跟著許多官員壹起回到長安。唐肅宗把他派到華州(今陜西華縣)做個管理祭祀、學校工作的小官。杜甫帶著失意的心情,來到華州。那時候,長安、洛陽雖然被官軍收復了,但是安史叛軍還沒消滅,戰爭還很激烈。唐軍到處拉壯丁補充兵力,把百姓折騰得沒法過活。有壹天,杜甫經過石壕村(在今河南陜縣東南),時間已經很晚了。他到壹家窮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農夫妻倆。半夜裏,他正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的時候,忽然響起壹陣急促的敲門聲。杜甫在房裏靜靜聽著,只聽到隔壁那個老人翻過後墻逃了,老婆婆壹面答應,壹面去開門。

進屋的是官府派來抓壯丁的差役,他們厲聲吆喝著,問老婆婆說:“妳家男人到哪裏去了?”

老婆婆帶著哭聲說:“我的三個孩子都上鄴城打仗去了,前兩天剛接著壹個兒子來信,說兩個兄弟都已經死在戰場上。

家裏只有壹個兒媳和吃奶的孫兒。妳還要什麽人?”

老婆婆講了許多哀求的話,差役還是不肯罷休。老婆婆沒有法子,只好自己被差役帶走,到軍營去給兵士做苦役。

天亮了,杜甫離開那家的時候,送別的只有老農壹個人了。

杜甫親眼看到這種淒慘情景,心裏很不平靜,就把這件事寫成詩歌,叫《石壕吏》。他在華州的時候,前後壹***寫過六首這樣的詩,合起來叫做“三吏三別”(《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由於杜甫的詩歌大多是寫安史之亂中人民的苦難,反映了唐王朝從興盛到衰落的過程,所以,人們把他的詩篇稱作“詩史”。

第二年,他辭去了華州的官職。接著,關中鬧了壹場大旱災,杜甫在那裏窮得過不下去,帶了全家流亡到成都,依靠朋友的幫助,他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邊,造了壹座草堂,在那裏過了將近四年的隱居生活。後來,因為他的朋友死去,在成都沒有依靠,又帶了全家向東流亡。公元770年,竟因貧困和疾病,死在湘江的壹條小船上。

他死後,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詩人,把他在成都住過的地方保存起來,這就是有名的“杜甫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