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星稀、
月黑風高、
月盈則食、
日新月異、
月暈而風、
日月如梭、
流星趕月、
月滿則虧、
鏤月裁雲、
月下老人、
閉月羞花、
曉風殘月、
清風明月、
風花雪月、
日居月諸、
田月桑時、
披星戴月、
皓月千裏、
年頭月尾、
鏡花水月、
烘雲托月、
日升月恒、
星月交輝、
風月無邊、
月落烏啼、
冰壺秋月、
得月較先、
吳牛喘月、
日東月西、
日月參辰
2.關於月亮形狀的好詞佳句描寫月亮的詩句
不見鄉書傳雁足,惟見新月吐蛾眉。——王維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 。——張若虛
春秋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陶淵明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李賀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晏幾道
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傾如熔金。——劉禹錫
***看明月應垂淚,壹夜鄉心五處同。——白居易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
遼海吞邊月,長城鎖亂山。 ——蕭詩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梅花雪,梨花月,總相思。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張惠言
片雲天***遠,永夜月同孤 。——杜甫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山遙水皆有情。——梁章鉅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蘇軾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張九齡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孟浩然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
3.形容月光顏色的詞語有什麽月光顏色的詞語:皎潔、皎白、皎皎、朦朧、清朗
壹、皎潔 [ jiǎo jié ]
釋義:(月亮等)明亮而潔白:皎潔的月色。清白;光明磊落。
例句:壹輪皎潔的月亮像圓盤壹樣掛在天上。
二、皎白 [ jiǎo bái ]
釋義:指月光明亮潔白。
例句:浩瀚的夜空中,壹輪皎白無暇的明月高高掛在空中。
三、皎皎 [ jiǎo jiǎo ]
釋義:形容白而明亮:~的月光。
例句:夜深了,妳睡沒呢?願皎皎明月,月光灑滿窗前
四、朦朧 [ méng lóng ]
釋義:
1、月光不明。
2、不清楚;模糊:暮色~。煙霧~。
例句:朦朧的月光籠罩著靜靜的荷塘。
五、清朗 [ qīng lǎng ]
釋義:
1、涼爽晴朗:~的月夜。天氣~。
2、清凈明亮:眉目~。壹雙大眼~有神。
3、清楚響亮:~的聲音。
4、清新明快:筆調~。
例句:清朗的月光普照著平靜的湖面。
4.關於月亮的形狀有什麽好詞好句月到中秋分外明——李白中秋詩賞析 月到中秋分外明。
悠悠萬古,長存不變的明月,是永恒時空裏的奇跡,常常引起人類的無限遐思,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歷代多少文人騷客為她譜寫了錦繡華章。
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生平就寫過多首中秋詩。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那透過窗戶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為是壹層層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壹輪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沈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鄉。 客居他鄉的遊子,面對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鄉、不想念親人呢?如此壹個千人吟、萬人唱的主題卻在這首小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以致千年以來膾炙人口,流傳不衰! 明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譽《靜夜思》為“絕妙古今”。
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 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通過豐富的想象,神話傳說的巧妙加工,以及強烈的抒情,構成瑰麗神奇而含意深蘊的藝術形象。詩中先寫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以“白玉盤”、“瑤臺鏡”作比,生動地表現出月亮的形狀和月光的皎潔可愛,使人感到非常新穎有趣。
“呼”、“疑”這兩個動詞,傳達出兒童的天真爛漫之態。前四句詩,看似信手寫來,卻是情采俱佳。
接寫月亮的升起:“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古代神話說,月中有仙人、桂樹、白兔。當月亮初生的時候,先看見仙人的兩只腳,而後逐漸看見仙人和桂樹的全形,看見壹輪圓月,看見月中白兔在搗藥。
詩人運用這壹神話傳說,寫出了月亮初生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長,月亮漸漸地由圓而蝕:“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蟾蜍,俗稱癩蛤蟆;大明,指月亮。傳說月蝕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嚙食而殘損,變得晦暗不明。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表現出詩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後羿,射落了九個太陽,只留下壹個,使天、人都免除了災難。
詩人為什麽在這裏引出這樣的英雄來呢?也許是為現實中缺少這樣的英雄而感慨吧!也許是希望有這樣的英雄來掃除天下吧!然而,現實畢竟是現實,詩人深感失望:“ *** 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月亮既然已經淪沒而迷惑不清,還有什麽可看的呢!不如趁早走開吧。
這顯然是無可奈何的辦法,心中的憂憤不僅沒有解除,反而加深了:“憂來其如何?淒愴摧心肝”。詩人不忍壹走了之,內心矛盾重重,憂心如焚。
這首詩,大概是李白針對當時朝政黑暗而發的。唐玄宗晚年沈湎聲色,寵幸楊貴妃,權奸、宦官、邊將擅權,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
詩中“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似是刺這壹昏暗局面。沈德潛說,這是“暗指貴妃能惑主聽”。
(《唐詩別裁》)。然而詩人的主旨卻不明說,而是通篇作隱語,化現實為幻景,以蟾蜍蝕月影射現實,說得十分深婉曲折。
詩中壹個又壹個新穎奇妙的想象,展現出詩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辭如行雲流水,富有魅力,發人深思,體現出李白詩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風格。 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壹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 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看明月皆如此。
惟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 這是壹首應友人之請而作的詠月抒懷詩。
詩人以縱橫恣肆的筆觸,從多側面、多層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過海天景象的描繪以及對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嘆,展現了作者曠達博大的胸襟和飄逸瀟灑的性格。 前兩句以倒裝句式統攝全篇,以疑問句表達了詩人的這種困惑,極有氣勢。
詩人停杯沈思,頗有幾分醉意,仰望蒼冥發問道:這亙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從何時就存在的呢?這壹對宇宙本源的求索與困惑,實際上是對自身的生命價值的思索和探尋,“停杯”二字生動地表現出他的神往與迷惑糅雜的情態。三四句寫出了人類與明月的微妙關系。
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想要飛升到月中以求長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卻依然用萬裏清輝普照塵世,伴隨著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們。兩句寫出了明月既無情又有情、既親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蘊含著詩人向往而又無奈的復雜心境。
“皎如”兩句極寫月色之美。濃重的雲霧漸漸消散,月亮皎潔得有若懸掛在天際的明鏡,散射出清澄的光輝,照臨著朱紅色的宮門。
詩人以“飛鏡”為譬,以“丹闕”、“綠煙”為襯,將皎潔的月光寫得嫵媚動人,光彩奪目。“但見”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曉沒來慨嘆時光流逝之速。
明月在夜間從東海升起,拂曉隱沒於西天雲海,如此循環不已,塵世間便在其反復出沒中推演至今。兩句中既表達了對明月蹤跡難測的驚異,也隱含著對人們不知珍惜美好時光的深沈嘆惋。
“嫦娥”兩句馳騁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發問,是詩人的第二次問月。白兔在月中年復壹年地搗著藥杵,嫦娥在月宮裏孤獨地生活著,到底誰來陪伴她呢?在對神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