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來到,萬物雕零的寒冬就過去了,風和日麗的春天真正地開始了。 在清明節期間,組織幼兒系列教育活動,目的是讓幼兒通過掃墓活動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貴品質,樹立繼承先烈遺誌、認真學習、長大建設祖國的理想;通過踏青春遊、蕩秋千、放風箏活動,了解傳統風俗,鍛煉身體,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
01
小班語言古詩欣賞《清明》
活動目標:
1.讓他們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幼兒對古詩吟誦的興趣,讓他們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活動準備: 清明節主題課件
活動過程:
壹、開始部分
導入:清明節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節幼兒園都會組織小朋友們去革命烈士陵園掃墓,悼念我們那些未曾謀面的英雄前輩,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創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沒有他們的珍貴付出,不會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通過本次幼兒園教案讓孩子們了解清明節的重大意義,讓孩子們記住清明節的具體時間。
二、基本部分
(壹)出示圖片,引導觀察,講述
1.剛才我們看了圖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麽事啊?請幼兒討論。
2.現在老師要請幼兒再看壹副圖片,妳在圖片中都看到了什麽呢?他們在幹什麽呢?天上怎麽了?
(二)幼兒看圖片,引起興趣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妳們知道現在是什麽季節嗎?(春天)對,春天到了,小鳥們都飛回來了,花兒也都開了,在春天呢,有壹天就叫做清明節,清明節人們都要幹什麽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總結:清明節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古時候啊,有壹位叫做杜牧的詩人啊,就在這天寫了壹首詩,讓我們壹起來看壹下吧,好不好?3.教師播放課件,請幼兒觀看。
4.教師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
(三)教師朗誦並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壹遍,請幼兒欣賞。
2.教師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麽?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可以慢慢的跟讀。
4.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給下面的幼兒表演,可以邊念邊對照圖片。教師在壹旁進行指導提醒,可以輪流請幾批幼兒。
5.請幼兒再壹起朗誦1-2遍。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家朗誦給爸爸媽媽聽。或者在幼兒之間進行交流。
02
中大班語言活動《寒食節》
教案前言: 春暖花開的日子,我們幼兒園組織去革命烈士陵園掃墓,我們奇怪的問老師媽媽,為什麽還不到清明節,就要去掃墓呢?老師媽媽認真的給我們講了壹個這樣的故事,後來我們就明白了,原來清明節的前壹天也是壹個節日呢!通過本次活動讓孩子們對清明節的由來有壹定的了解,讓孩子們認識清明節的意義。
活動目的:
1、通過 歷史 事件、 歷史 人物,教育幼兒學習古人舍己為人、不爭功名的精神。
2、使幼兒了解寒食節的來歷;感受寒食節與其它節日在氣氛上有何不同。
活動準備:
不同節日的代表物品:不同節日的代表物品:月餅、新年樹、花燈、白花、紙盒。
活動過程:
1.介之推與寒食節的故事。
①請幼兒說壹說:自己是怎樣過寒食節的?讓幼兒了解寒食節家家戶戶都吃涼雞蛋等冷食。
②講介之推的故事:
遠在兩、三千年以前的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兒子重耳被驪姬陷害,長期逃亡在外,壹***過了19年,才回國當上國君,這就是春秋五霸之壹的晉文公。晉文公在外逃亡的這些年中,多虧了壹些大臣輔保,所以他即位後,馬上對隨同他壹起逃亡的大臣逐個論功行賞。介之推是壹位十分忠誠的有功之臣,他跟隨晉文公在外十九年,有壹次,晉文公被困在魏國,吃不上飯,他就偷偷地從自己腿上割下壹塊肉來給晉文公吃。可是,晉文公獎賞大臣的時候卻把他忘了,他呢,也不爭功,背起母親到山西介休縣的綿山上去了。
晉文公想起了介之推,馬上派人去他家裏找,沒找到。後又找到綿山腳下,晉文公知道介之推很孝順,想放火把山燒了,以為那樣介之推就會背著母親出來,可是呢,介之推和母親都寧可燒死也不下山,這樣,他母子就死在了山上。晉文公很難過,也很後悔,就規定每年介之推死的那壹天(也就是清明前壹天),家家嚴禁煙火,吃寒食,即延續為寒食節。
2.討論。
①寒食節是怎樣來的?
②現在人們為什麽過寒食節?為了紀念誰?
3.詞語練習。
①用“偷偷地”說壹句話。
②用“後悔”說壹句話。
③請解釋“寒食”的意思。
4. 遊戲 。
①摸箱: 將不同節日的代表物品放入有蓋的紙盒裏,請幼兒從中摸出壹件,說出名稱及屬於哪個節日。
②連線 :將節日及代表物品的字卡貼在黑板上,讓幼兒連線。
03
全園活動教案《掃墓》
活動主題: 清明節掃墓活動
活動時間: 4月4、5日
活動地點: 中山公園
活動目的:
1、讓幼兒了解清明節的習俗及掃墓的意義。
2、通過活動,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幼兒對革命先烈的尊敬與緬懷之情。
參加人員:
4月4日——小小班、小班幼兒
4月5日——中、大班以上幼兒
壹、活動準備:
1、活動前的談話(活動介紹及註意事項);
2、準備代表全園的手工紙花圈,各班設計活動形式(建議幼兒人手壹朵紙花);
3、音響準備(園長聯系);
4、聯絡電視臺(園長聯系)
5、活動音響監督、音樂準備(相關老師負責)
二、活動程序:
1、整理隊伍,清理物品,出發去掃墓公園;
2、到達目的地,整理隊伍;
3、清明節掃墓程序(活動主持人)
第壹項:唱國歌
第二項:向革命烈士默哀
第三項:敬獻花圈
第四項:請園長講話
第五項:奏國際歌
第六項:瞻仰周恩來紀紀念銅像,獻花
三、註意事項
1、外出活動,做好幼兒的管理工作及常規教育。
2、教育好幼兒掃墓是件嚴肅的事,進行當中不得嬉笑打鬧,要保持安靜和秩序。默哀時也要肅立,低頭,不講話。觀察天氣情況,調整實際組織時間。
四、活動所需材料:(略)
04
《踏青》
活動目的:
1.讓幼兒理解踏青的意義。
2.學會古詩《蘇堤清明即事》,並知道意思。
3.學會觀察和總結春天的景色。
活動準備:
幻燈機、幻燈片等。
活動過程:
借助幼燈,進行下列活動:
1.回憶春遊的情景,讓幼兒自己總結初春的景色, 並用“有……有……還有……”的句式來簡單描繪,如:春天裏,有花、有草還有小鳥。春天裏,有小河流水、有小蝌蚪還有小蜜蜂采花蜜等。
2.給幼兒介紹今昔踏青、春遊故事。
(1)杜甫踏青,吟詩“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
(2)李白春遊,吟詩《春夜宴桃李園序》。
(3)現代博興縣壹帶吃巧巧飯的習俗由來:
每逢清明,壹大早,姑娘們便三個壹夥,五個壹群,湊了掛面、雞蛋,帶上炊具來到村外,有的砌竈,有的拾柴,然後燒火煮面條。做好後,再往鍋裏扔些用秫稭制作的女工用品、然後分碗用餐。在吃飯時,誰若吃到女工用品,誰就會心靈手巧,這就是吃“巧巧飯”。吃完“巧巧飯”,就去看柏樹開花,誰看了柏樹開花,誰就會交上好運氣。待旭日東升,她們就到麥田裏“踏青”,據說:“清明踏了青,不患腳疼病。”
3.學習古詩《蘇堤清明即事》。
這首古詩是宋代詩人吳惟信描寫春天春遊景象的:“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給幼兒講解古詩的意思,啟發幼兒想象古人春遊時的熱鬧景象。
4.仿編兒歌: “春天來”。指導幼兒用簡煉的語句總結描繪春天的景色,如:春天到,春天到,小河流水 嘩嘩笑,小魚小蝦戲耍鬧。
05
《插柳》
活動目的:
1.讓幼兒了解,插柳是黃河口壹帶清明節期間的壹種習俗,並知道其由來。
2.通過插柳活動,培養幼兒愛勞動的習慣。
3.讓幼兒理解插柳的意義,懂得植樹造林的好處。
活動準備:
柳枝若幹,小鐵鏟、小水桶的數量各為幼兒人數的壹半、小面包車壹輛。
活動過程:
1.教師介紹清明節插柳的習俗。
①啟發提問:“清明時節,草青樹綠,黃河口壹帶的人們有壹種習俗即折柳枝,這是為什麽?”(人們要插柳)
②教師:“小朋友知道嗎,人們為什麽要在清明節插柳?”介紹插柳習俗的來歷:晉文公在清明節的第二天,到大臣介之推墳前祭奠時,發現與介之推同時被燒死的柳樹復活了,晉文公便掐下柳枝插在了頭上,他的群臣也仿效晉文公掐戴柳枝。另外還有壹種民謠說:“清明不插柳,死了變黃狗。”
2.向幼兒講解插柳的意義,激發幼兒動手插柳的興趣。
①插柳可以渲染節日的氣氛,增添節日樂趣。
②插柳可以綠化周圍的環境,每到柳枝展綠的時候,它便告訴小朋友們春天已來到了。
3.組織幼兒在院子周圍進行插柳活動。
①要求:四個小朋友壹組,其中壹人用小桶提水,兩人用小鐵鏟松土,壹人拿柳枝。四人要團結協作,看哪壹組插得好又快。
②方法:先用小鐵鏟松好土,然後澆水,最後插柳枝。
③幼兒動手插柳,教師巡回指導。如:松土時可找個松軟的地方,松的土要稍深點,以免柳枝歪斜不牢固 ;澆水不能太多。
④柳枝插完後,教師組織幼兒將工具放好,然後小結活動的情況,表揚不怕臟、不怕累的幼兒及團結協作好的小組。
⑤要求幼兒每天給柳枝澆水,輪流看護並管理。
06
《蕩秋千》
活動目的:
1.讓幼兒了解秋千的來歷。
2.培養幼兒的勇敢精神,增進其身心 健康 ;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
活動準備:
在幼兒園內用木頭、繩子、踏板架壹個牢固的秋千,“熊貓蕩秋千”的掛圖。
活動過程:
1.出示“熊貓蕩秋千”的掛圖,引出課題。 教師邊出示掛圖邊問:“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麽節日嗎?”( 清明節)
“節日裏,動物園裏的小熊貓也玩起了有趣的 遊戲 ,它們在幹什麽?”(蕩秋千)
2.介紹秋千的來歷。
讓幼兒知道秋千是我們的祖先借以攀樹取食和避獸宿息的壹種工具。後來演化為秋千活動。
3.介紹秋千的玩法,引起幼兒的興趣。 組織幼兒蕩秋千。
①兩手握繩,坐或站在兩繩之間的橫板上。
②當站著蕩時,兩腿並攏,並屈膝前蕩;坐著蕩時可有人在後邊將秋千上的人往前推。
③要求幼兒排成壹路縱隊站在壹旁,每人蕩2—3分鐘,蕩過的小朋友站至隊尾。教師邊指導邊表揚表現勇敢的小朋友,鼓勵膽小的幼兒。
4.命題畫:“小猴蕩秋千”。 畫出小猴蕩秋千的各種姿態。
07
《放風箏》
活動目的:
1.讓幼兒了解風箏的種類及結構。
2.培養幼兒放風箏的興趣,增強幼兒的活動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類型的風箏各壹個。
活動過程:
1.讓幼兒猜謎語:風箏。引出活動主題。
2.教師啟發提問:
①小朋友放過風箏沒有?妳的風箏是什麽樣的?
②除了自己的風箏外,妳見過的風箏有哪些?(老鷹、燕子、蜻蜒、金魚、五星等)
3.出示各類風箏讓幼兒欣賞。 如鳥形風箏:仙鶴;蟲形風箏:蝴蝶;水族風箏:金魚;人物風箏:孫悟空;器物風箏:宮燈;變形幾何圖形風箏:五角星等。
①教師邊出示各類風箏邊讓幼兒觀察它們的色彩、結構,以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②讓幼兒了解風箏的制作材料(紙、竹等)和制作方法(紮、糊、繪畫),並自制壹個風箏。
4. 遊戲 “放風箏”, 讓幼兒體驗放風箏的樂趣,鍛煉跑的能力。
玩法:
幼兒成四路縱隊在場地上站好,在50米跑道上進行放風箏接力賽。教師發出信號後,四隊排頭手拉風箏線往前跑,跑回時將風箏線交到第二個幼兒手中,第二個幼兒拿準風箏線後接著跑,如此接力,直到每隊的幼兒都參與壹遍,以先跑完的壹隊為勝。 遊戲 反復進行。
學習清明的詩詞兒歌
《清明》
唐 ·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兒歌《清明節》
柳葉綠,桃花紅,
過了寒食是清明。
煮雞蛋,卷蛋餅,
蕩完秋千放風箏。
郊外春光美如畫,
全家老少去踏青。
兒歌《清明祭掃歌》
清明節,雨紛紛,
家家忙著去上墳,
祭先烈,祭親人,
從小就要懂孝順。
兒歌《文明掃墓歌》
清明節,放鞭炮,
墳前墓後烏煙帽。
燒紙燒錢危險多,
迷信做法不能要。
清明節,好習俗,
傳統文化不能丟。
植樹種花好風尚,
文明祭掃要提倡。
清明谷雨,四季輪回
中華民族在悠久 歷史 文化長河中
留下深厚的文化積澱和家國情懷
緬懷先人,我們更要勵誌追夢
讓情懷生根,讓美德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