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懷遠風飛揚,壹枝茱萸念長意思如下:
壹、重陽節
農歷的九月初九,也是今天、是中華民族最傳統的節日——重陽節。又稱之為“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作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祝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且就在數字中也是最大的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我們壹年之中豐收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日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二、登高佩茱萸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作“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生。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朝就已經很普遍了,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很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三、賞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地區的村落。保留了“曬秋”的特色,去鄉俗賞民俗、看曬秋。已經成為鄉村旅遊的壹種時尚,“曬秋”是壹種典型的農俗現象。
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以及自家窗臺屋檐的頂架曬,掛曬農作物。
久而久之就演變成為了壹種傳統的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且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