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看下面
“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說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
是《孔雀東南飛》中的疑難之句,幾十年來,迄無良解。
壹、山東大學蕭滌非認為“丞,指府丞,輔助太守的官”(1955年《光明日報》),中科院文學所余冠英認為“丞,指縣丞,縣令的助手”(《樂府詩選》)
我認為:
派遣府丞為媒人,不能解釋“主簿通語言”, 派遣縣丞為媒人,不能解釋“還部白府君”,而不管這個媒人是府丞還是縣丞,都不能解釋“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因為做為媒人的府丞或縣丞,都不可能如此低聲下氣,如此沒有風度。
我們看到,《說文解字註》壹O四頁、1939版《辭源》子集 六六頁、1980版《辭源》0045頁、1980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31頁,分別指出:“丞者承也。丞通承,秉承,秉受”,
由此,遣丞即遣承,接受派遣之意。“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遣丞為媒人”,是說縣令的媒人走了數日,不久又接受派遣,回來再次求見,給太守當
媒人。縣令的媒人和太守的媒人是同壹個人。此人是個卑賤的平民,“諾諾復爾爾”正是他的本色。媒人並非太守親自委派,而是通過主簿進行的,故有“主簿通語
言”。主簿向太守匯報求婚情況,故有“還部白府君”。
把郡丞縣丞從詩中壹筆勾消,種種疑難不復存在,杜甫詩雲: 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正好用來對此寫照。
二、蕭滌非和余冠英都認為“蘭家女指另壹蘭姓女子”
我們看到,,1939版《辭源》申集壹O五頁、1980版《辭源》1489頁,分別指出:“凡人物不知生出者謂之蘭”,按此,蘭有微賤意,“蘭家
女”即“清貧人家之女 ”,“ 說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 說通悅,即“(太守)喜歡'祖上做官而現在是清貧人家'的女兒”,這是媒人轉述的主簿的話。
因此“說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應在“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之後。主簿通語言即通主簿之語言(媒人轉達主簿的話)。
把蘭姓之女從詩中壹筆勾消,種種疑難不復存在,杜甫詩雲: 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正好用來對此寫照。
三、剩下的問題是對“尋遣丞請還”的解釋
郭錫良《古代漢語簡編》下冊713頁“這句是說縣令派縣丞因事向太守請示回來。尋,不久。遣丞請,指縣令派縣丞去郡府向太守請示事情,還,指縣丞請示後回到縣裏。這句語法結構比較復雜,全句主語是縣令,在句中省略了,‘遣丞請’是遞系結構,丞作遣的賓語,又作請的主語,還,在語法上是另壹分句,樹語是丞,省略了”
牽強而吃力。
其實,“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遣丞為媒人”,是說縣令的媒人走了數日,不久又接受派遣,回來再次求見,派回來當太守的媒人。
四、我發現,根據韻腳和意思,應把有關詩句的次序略做調整——把“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放在“說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之前,即應為:
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說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雲有第五郎,嬌逸未有婚。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
譯成白話:
(縣令的)媒人離去沒幾天,很快又接受派遣,返回來再次求見。派回來當太守的媒人,轉述主簿的話:‘(太守)喜歡祖上做官而現在是清貧人家的女
兒。太守家的五公子,風度翩翩,還沒定親’,(媒人說:)‘多麽令人高興啊,太守家有這樣壹個公子,(太守)已經決定與妳家結親,特地派我登門(做
媒)’,……,媒人離開座位,連聲說‘好,好,就這樣,就這樣’,主簿回到太守府,向太守匯報(求婚情況):‘下官我奉命(派遣媒人),(媒人)與劉家談
得非常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