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南北方差異的詩句 1.關於東西南北的詩句有哪些
1、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唐代——《送元二使安西》
譯:真誠地奉勸我的朋友再幹壹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2、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五代《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譯: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壹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擡頭望天,只有壹彎如鉤的冷月相伴。
3、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誌和·唐代《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譯: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翺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遊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而飽滿。
4、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佚名·南北朝《西洲曲》
譯: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長江北岸。
5、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維·唐代——《入山寄城中故人》
譯:中年以後存有較濃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於終南山邊陲。
6、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白居易·唐代《南湖早春》
譯:不是說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身心壹年年衰老,我的興致也減少了。
7、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祖詠·唐代《終南望余雪》
譯:遙望終南,北山秀麗,皚皚白雪,若浮雲間。
8、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李白·唐代《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譯:除了我還有誰會想著到謝朓北樓來,迎著蕭颯的秋風,懷念謝先生呢?
9、薄暮臨征馬,失道北山阿。——王褒·南北朝《渡河北》
譯:傍晚時將驅動征馬,在北山拐角的地方迷失了道路。
10、送客謝亭北,逢君縱酒還。——李白·唐代《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時送客逢崔侍禦並登此地》
譯:我剛剛在謝亭北送客,就遇到妳喝酒回來。
2.關於南北的詩詞
1、《答謝中書書》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來***談。
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沈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譯文: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同欣賞贊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
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遊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裏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
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2、《山中雜詩》南北朝:吳均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雲從窗裏出。譯文: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雲煙,從竹林的縫隙裏看灑落下余暉的夕陽。
鳥兒歡快地向房檐上飛去,潔白的雲兒竟然從窗戶裏輕輕地飄了出來。3、《入若耶溪》南北朝: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遊。譯文:我駕著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閑地遊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壹起蕩悠。
晚霞從遠處背陽的山頭升起,陽光照耀著蜿蜒曲折的水流。蟬聲高唱,樹林卻顯得格外寧靜;鳥鳴聲聲,深山裏倒比往常更清幽。
這地方讓我生了歸隱之心,我因多年來厭倦仕途卻沒有歸隱而悲傷起來。4、《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南北朝:謝朓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
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
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譯文: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長安,又像潘嶽在河陽回顧洛陽那樣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夕陽使飛聳的屋脊色彩明麗,京城內的屋宇高低不齊,歷歷在目。殘余的晚霞鋪展開來就像彩錦,澄清的江水平靜得如同白練。
喧鬧的群鳥覆蓋了春天的小洲,各種花朵開滿了芳草遍地的郊野。我將遠離京城在他鄉久留,真懷念那些已停辦的歡樂宴會。
回鄉的日期在何時,我惆悵不已淚落如雪珠。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鄉,誰的黑頭發能不改變?5、《登池上樓》南北朝:謝靈運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沈。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祿反窮海,臥屙對空林。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沈。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臥屙對空林。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譯文:沈潛的龍,姿態是多麽的幽閑多麽的美妙啊!高飛的鴻鳥,聲音是多麽的響亮多麽的傳遠啊!我想要停留在天空(仕進功名),卻愧對天上的飛鴻;我想要棲息川谷(隱退沈潛),卻慚對深淵的潛龍。
我仕進修德,卻智慧拙劣;我退隱耕田,卻又力量無法勝任。為了追求俸祿,我來到這偏遠的海邊做官,兼又臥病在床,面對著光禿禿的樹林。
(每天)蒙著被子,睡著枕頭,渾不知季節氣候的變化。偶然間揭開窗帷,暫且登樓眺望。
傾耳細聽有那流水波動的聲音,舉目眺望有那巍峨高峻的山嶺。初春的陽光已經代替了殘余的冬風,新來的陽氣也更替了去冬的陰冷。
(不知不覺)池塘已經長滿了春草,園中柳條上的鳴禽也變了種類、換了聲音。想起《出車》這首豳,真使我傷悲,想到《春草生兮萋萋》這首楚歌,更是讓我感慨。
唉!獨居的生活真容易讓人覺得時間難捱、特別長久,而離開群體的處境也真是讓人難以安心。堅持節操那裏僅僅是古人才做得到呢?所謂的“遯世無悶”今天在我的身上已經驗證、實踐了。
3.北方與南方的詩歌有什嗎差異
、關於南北文化差異的話語意義 首先,需要界定壹下南北文化的具體含義。
中國南北文化大致是以長江為界。長江以北的屬於北方文化,長江以南的,屬於南方文化。
研究南北文化的差異,會有很多深刻的東西提供給我們。這是壹個十分大的題目,內涵極為深廣。
它可以包括許多分支,如南北藝術差異、南北建築差異、南北服飾差異、南北風俗差異、南北飲食差異、南北文學差異、南北性格差異、南北方言差異、南北商業差異等等。 楊義為申請博士學位而提交的論文是《京派與海派的文化因緣及審美形態》,這是在他的壹本專著《京派與海派比較研究》(太白文藝出版社,1994年9月)的基礎上修改、擴充而成的。
有的大學,關於京派和海派文化的研究,是博士點的研究方向之壹。 二、前人對南北文化差異的經典論述 ○馬克思《資本論》 “外界自然條件在經濟上可以分為兩大類:生活資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漁產豐富的水等等;勞動資料的富源,如奔騰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屬、煤炭等、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屬、煤炭等等。”
“在文化初期,第壹類富源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在較高的發展階段,第二類富源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由於壹個國家的氣候和其他自然特點不同,食物、衣服、取暖、居住等等自然需要也就不同。”
“人的需要的增減取決於人所處的氣候的嚴寒或溫暖,所以不同國家的居民必須從事的各種職業的比重是不壹樣的,這種差別的程度只有根據冷熱的程度才能斷定。因此可以得出壹個壹般的結論:維持壹定數量的人的生活所需要的勞動量,在氣候寒冷的地方最大,在氣候炎熱的地方最小,因為在寒冷的地方,人們不僅需要較多的衣服,而且土地也必須耕作得更好。”
因此,在文化發展的初期,在寒冷的北方就很難出現早期文明。而北半球中緯度地帶,第壹類富源的空間配置和組合十分優越,因此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都出現在這壹地帶。
而在文化發展的較高階段,第二類富源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愛爾蘭的不幸起源於遠古的時代;這種厄運從石炭系巖層壹形成就開始了。
壹個國家,煤層被沖蝕,而又緊臨壹個煤產豐富的大國,因此好像大自然本身已經作出這樣的判決:面對著這壹未來的工業強國,它只好長期保持為壹個農民國家。”(《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530頁。)
“使波蘭恢復自由的那個鐵面無情的鐵的必然性又是什麽呢?……這就是如果不同時獲得獨立的民族生存,不占有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和波蘭各河流的出口地帶,實行土地革命是不可能的。”(恩格斯:《法蘭克福關於波蘭問題的辯論》,《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07頁。)
壹個國家和民族的地理位置,尤其是靠海的遠近,對於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和歷史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恩格斯在《奧地利末日的開端》中寫道:“資產階級文明沿著海岸、順著江河傳播開來。
內地,特別是貧瘠而交通阻塞的山區就成了野蠻和封建的避難所。這種野蠻特別集中於遠離海洋的南部德意誌和南部斯拉夫區域。
這些遠離海洋的地方因阿爾卑斯山脈而跟意大利的文明隔絕,同時碰巧又都位於歐洲唯壹發動的河流的流域之內。多瑙河非但沒有為它們開辟通向文明的道路,反而將它們和更加野蠻的地區連接了起來。”
“多瑙河、阿爾卑斯山脈、波希米亞的懸崖峭壁,這就是奧地利的野蠻和奧地利君主國賴以存在的基礎。”([英]恩格斯:《奧地利末日的開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517頁。)
馬克思還借用摩爾根的話說:“有壹些(部落)在地理上是如此隔絕,以致獨自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另外壹些(部落)則受到外部的影響。例如非洲過去是、現在仍然是處於蒙昧和野蠻相交錯的文化混亂狀態;澳洲和坡裏內西亞則曾經處於十足的純粹蒙昧狀態中。
美洲印第安人部落和其他壹切現存部落不同,他們是三個連續文化時期人類狀態的典範。”([德]馬克思:《摩爾根〈古代社會〉》,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4頁。)
○羅家倫《歷史的先見》: “每壹個民族都有它所不能離開的特殊自然環境。這個環境也就從多方面給予這民族以莫大的影響。
單就氣候壹項來說,比方俄羅斯那樣苦寒的地方,人們時時感到受自然環境的壓迫,郁積於心,結果就形成勇猛陰鷙的民族性。也許因為終年蟄伏的時候多,在屋子裏靜坐凝思,從爐邊閑話中,許許多多的計謀便容易打好稿子。
在印度則不然,終年炎熱,精力蒸發,人們露宿的時候多,仰觀星鬥,近聽恒河,而感覺生滅無常,生命渺小,於是崇拜宇宙發生印度教及佛教的思想。中國的氣候是溫帶性的,它的文化始自黃河大平原,然後至於長江流域。
溫帶的氣候,沒有酷熱嚴寒,因此養成趨向中和的民族性,中和的思想便容易發達。”在闡述地域環境與文化類型關系的時候,我們要防止兩種片面、極端的觀點,即“環境決定論”和“環境虛無論”。
壹方面,民族的性格特質和自然體態在壹定程度上受到它所處的地理位置、環境氣候、土壤食物等的影響,但另壹方面,任何壹個民族又具有在環境氣候改變的情況下始終存在的而又。
4.用壹句俗語表示南北方的不同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理由:淮南的橘樹,移植到淮河以北就變為枳樹。比喻環境變了,事物的性質也變了。
《晏子春秋·雜下之十》:“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在生物進化的長河中,怎樣體現物種的多樣性呢,“橘生淮南為橘,生於淮北為枳”,這就是需要變異,物種在進化的時候,有時候會產生變異,變異提高了物種的多樣性,在遺傳算法中,變異使解變多,變雜,盡可能使算法遍歷到求解區間的所有解。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則為枳,好的物種只能生存在適合自己的環境下。自然環境給予物種的影響是決定性的。
生態環境條件即物種形成的地理、氣候、水質、土壤、生物鏈是物種成型的前提和關鍵,萬物都是環境的產物,生態環境質量不同,物種自然會存在差異。
如人參,其最佳的氣候質量為:種植的海拔高度為700――800米,年降水量700――800mm,空氣相對濕度70%,最熱月溫度為20—21oC,無霜期155天以上等[1]。在藥用植物的種植中,隨著自然條件的變遷以及異地引種、馴化家養,特別是新技術、新方法的廣泛運用,使得傳統的中藥品種原有的生態條件發生了較大改變,從而導致了“物雖非偽,而種則殊矣,藥性異矣”。不同的藥材原植物正常生長發育及積累活性藥物成分所要求的生態質量是不同的,有的喜陰,有的喜陽,有的喜水,有的耐旱等。從而只有在某壹特定的生態質量環境下,才有可能生產出藥性和藥效不變的中藥材,離開這壹環境必然會導致中藥材的藥性和藥效的改變,甚至生長發育不良以至死亡。如人參,以吉林的品質最佳,三七,以雲南的最好,即是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