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鋒書立
《詩經》與民族風格
他與小米分離,他是小米的幼苗。線頹廢,中心動搖。了解我的叫我擔心,不了解我的叫我想要的。天道長啊!這是誰?
小米是分開的,小米的穗是分開的。走起路來頹廢,中心醉了。了解我的叫我擔心,不了解我的叫我想要的。天道長啊!這是誰?
小米的分離是小米的現實。走路頹廢,中心窒息。了解我的叫我擔心,不了解我的叫我想要的。天道長啊!這是誰?
寫《汪鋒粟別離》的旅人,在西周時路過濠井,看到祠堂宮殿的廢墟,粟別離,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悲傷。作者在寫作中采取了濃縮意象、循序漸進發展情感的方式,所以這首詩具有廣泛而持久的激蕩靈魂的力量。
全詩三章,每章十句。三個章節結構相同,在不同的時間取同壹個意象,完成時間推移、場景變換、壓抑三個方面的發展,迂回地表現了主人公的憂郁。
在詩的第壹章,我寫了壹首詩,去了周宗。當我參觀祠堂的宮殿時,我看到了壹片綠色。當年的繁華不見了,往日的奢華也不見了。就連我剛經歷的戰爭都難找。我看見綠色的小米在生長,小米幼苗在生長。“壹切景物和文字都是感傷的”(王國維《人間詞話》),小米和小米的幼苗是無情的,但在詩人的眼裏,卻是喚起無限憂傷的引子,於是他慢慢地走在荒涼的路上,不禁感到不安,充滿了失望。失望是可以忍受的,這種擔心無法理解是不可忍受的。“了解我的叫我擔心,不了解我的叫我想要的。”這就是所有人都喝醉了,我壹個人醒來的尷尬。這是那些心智高於常人的人的悲哀。難得以向世人呼籲來回應這巨大的悲哀,只能歸於蒼天:“這是誰?”蒼天自然沒有回應,此時詩人的憂郁和焦慮加深了。
在第二、三章中,基本場景沒有發生變化,只是“小米苗”變成了“小米穗”和“小米果”小米的成長過程頗具象征意義,伴隨著詩人從“中心搖晃”到“沈醉”和“窒息”的深化雖然每章後半部分的感嘆和呼號在形式上如出壹轍,卻壹次又壹次地加深了壓抑的精神。這就是唱歌,痛定思痛後哭出來的長歌。
其實除了小米和小米,詩歌都是空靈抽象的情境,抒情主體“我”有很強的不確定性。以此為基礎,欣賞者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經歷,找到與靈魂相契合的情感* * *歌唱點。如物是人非的感覺,知己難求的遺憾,世事滄桑的嘆息,無法宣泄。這首詩所提供的具象,表現了壹個孤獨的思想者面對生機勃勃卻沒有靈性的大自然,對自命不凡卻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人類未來的無限憂慮。這種擔心只有了解我的人才能理解,但這種“了解我”是什麽樣的人:“這是誰?”這是壹聲充滿失望的呼喊,就像後世詩人陳子昂在幽州城樓上唱的那樣:在我之前逝去的時代在哪裏?在我身後,未來的世代在哪裏?。我想到天地,沒有限制,沒有盡頭,我獨自壹人,眼淚掉了下來!陳子昂心中的這種對人類命運的擔憂是世人難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