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再哪壹年被貶的
天寶十壹載(752)十壹月,安史之亂爆發了,杜甫陷於動亂之中。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中原壹帶生靈塗炭,杜甫亦飽受戰亂之苦。 亂起之後,杜甫帶著家小由奉先往白水,又由白水向陜北流亡。“野果充糇糧,卑枝成屋椽。”吃野果子、搭窩棚,詩人和流亡的人民壹起忍受了國破家亡的痛苦。次年七月十三日,太子李亨在靈武(今屬寧夏)繼位,改元至德。杜甫此時已逃到鄜州(今陜西富縣壹帶),八月間得知新的皇帝唐肅宗即位了,便把家小安置在羌村,獨身壹人離開鄜州,北上延州(今陜西延安),想出蘆子關(陜西橫山縣附近),去投奔靈武。在行走途中卻為叛軍所獲,被押解到長安。幸虧杜甫當時地位不高,名聲不大,自己又註意隱避,沒有被胡人所重視,沒有像長安壹般的官員那樣被押解到洛陽署以偽職,逼迫投降,所以杜甫就沒有被押解到洛陽去,也沒有在安祿山的偽政府中任職,他不僅沒有被逼迫投降,由於自己隱蔽得好,也沒有受到嚴格的俘虜待遇。安史叛軍準許在城裏遊覽、訪問,行動比較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