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中借鳥獸難以逾越襯托太白山高峻的名句是: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翻譯:善於高飛的黃鶴尚且無法飛過,即使猢猻要想翻過也愁於攀援。
出處《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此詩襲用樂府舊題,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藝術地再現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淩越的磅礴氣勢,借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自然的感情。
節選: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翻譯:上有擋住太陽神六龍車的山巔,下有激浪排空紆回曲折的大川。善於高飛的黃鶴尚且無法飛過,即使猢猻要想翻過也愁於攀援。青泥嶺多麽曲折繞著山巒盤旋,百步之內縈繞巖巒轉九個彎彎。可以摸到參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撫胸驚恐不已徒勞地長嘆。
擴展資料:
在十分驚險的氣氛中,最後寫到蜀中要塞劍閣,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壹條三十裏長的棧道,群峰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
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勸人引為鑒戒,警惕戰亂的發生,並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從而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唐天寶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後正潛伏著危機,後來發生的安史之亂,證明詩人的憂慮是有現實意義的。
李白以變化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壹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詩中那些動人的景象宛如歷歷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