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金銀花的句子

描寫金銀花的句子

金銀花兒,發芽了,長葉了,壹個、兩個,布滿了防護欄的間隙,這個沒有陽臺的房間終於有了意思生氣。花開了,在綠葉中壹串壹串,風兒把它吻了又吻,吻得它壹片黃白銀亮,美的讓人心碎。

第2句由於忍冬花初開為白色,後轉為黃色,因此得名金銀花。 金銀花又名忍冬草。有鴛鴦成對、厚道之意,是白羊座守護花.金銀花是著名的庭院花卉,花葉俱美,常綠不雕,適宜於作籬垣、陽臺、綠廊、花架、涼棚等垂直綠化的材料,還可以盆栽。若同時再配置壹些色彩鮮艷的花卉,則濃妝淡抹,相得益彰,別具壹番情趣。

第3句黃白兩色的花融合在壹起,再配上綠油油的葉子,就更是美不勝收了。爺爺精心培育的金銀花,現在正向最高處奮力攀爬,壹直爬到了二樓。金銀花在二樓上“比武”,比誰開得艷、開得香。我在壹樓雖說也能聞到清香味,可連壹朵金銀花也采不到,因為它們已在二樓的陽臺上安了“新家”、在炎熱的夏天,金銀花不怕熱,仍開得那麽好。它的香味使路過的行人都連連叫好。金銀花的花香味使許多人都忘了夏天的炎熱。有時,隨著微風它的花香能傳到很遠的地方,我打老遠就能聞到。

第4句金銀花,又名銀花、金花、忍冬花、金藤花等,是常見的普通花卉,不僅花美,花葉清香怡人,人工栽培它既可賞花聞香,又可采摘解暑飲用,防病。春日裏,分公司機關細心的女同誌將發黃的金銀花摘下來用開水煮燙後放在地上涼曬。沒幾天功夫她們就將采摘幽香可掬的金銀花,沏上壹杯清新味濃的香茶,為自己清熱解毒,那茶香仿佛也在提醒自己要勤奮努力工作,能如金銀花這般雖不艷麗,但能治病益人。

第5句金銀花具有神奇的保健功能 現代醫學理論認為,人體衰老與細胞物質氧化有關。而金銀花及其莖葉所含的綠原酸能抗物質氧化,特別是綠原酸的生物活性,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調節人體各部功 能的平衡,使體內失去功能的“器官”起死回生,老化的 “零件”恢復機能,起到人體“內在”的保健作用。

第6句我爺爺家種了許多花,其中我最喜歡的要數金銀花。夏天,走進爺爺家的小院子,就會聞到壹陣陣濃郁的芳香,那是金銀花開花了。爺爺家陽臺的墻上爬滿了許多白色的金銀花,花香就是從這些小花蕊裏飄出來的。

第7句裊裊婷婷野蔓,風風火火山梁。勤勤懇懇譜新章,郁郁蔥蔥向上。暖暖和和翠帳,甜甜蜜蜜鴛鴦。雙雙對對吐芳香,歲歲年年暢想。——西江月:金銀花

第8句花開時節,我每天都要站在辦公室的陽臺上看看小花蕾。剛開始花蕊只有那麽壹點點,極細微的,而後慢慢的分叉著伸出,再慢慢變長,向兩邊張伸。青色的蓓蕾,也慢慢地呈現出淺白的光澤。等它終於長到大概有壹指頭長的時候,花蕾的青色盡數褪去,開始全面泛白,它的花苞最頂端的部分也會慢慢飽脹起來,像是要綻破似的。

第9句陽歷的五月正是我們鄉下的農歷四月,鄉下的金銀花開了,開在坡頂上,開在山溝裏,開田坎邊,開在地角旁,開在樹底下,開在大路旁,壹蓬蓬的,滿山遍野金銀花開滿地香,老遠老遠就能聞到濃濃香味。

第10句金銀花藤又長又多,自由散漫生長,花開喜人,純白的,金黃的,兩兩相對,成雙成對,嬌俏嫵媚,纖秀雅致,白的清麗,黃的高貴。這花瓣,風姿卓約,也是兩瓣呢。這花蕊,妙曼,婀娜,象美人翹起了蘭花指?還有葉子毛茸茸的,也是相對而生。以前還真沒這麽仔細觀察過呢。

第11句金銀花又稱忍冬、二花,忍冬科,多年生纏繞灌木。葉對生,卵形,有柔毛。夏季開花,苞片狀,花唇形,成對生於葉腋。我國各地都有分布,也產於日本、朝鮮。花、葉蒸餾成露,可做飲料,能解暑消熱。金銀花,初開時花是白色的,慢慢地枯萎了,就變成了黃色。白花像白花花的銀子,黃花像黃澄澄的金子,讓人看了眼饞,我想這大約就是人們把它稱作金銀花的原因吧。

第12句花開喜人,純白的,金黃的,兩兩相對,成雙成對,嬌俏嫵媚,纖秀雅致,白的清麗,黃的高貴。聞著這清涼沁人心脾的香氣真讓人醒腦精神氣爽。同事們習慣把剩茶葉水倒入花盆中,炊食員李世軍還用洗米水澆花,把那滿廊花枝養得肥肥的、綠油油的,真是讓人歡喜,亮人眼目,且美麗清新秀氣。

第13句金銀花總是沿著自己的軌跡靠墻體和其它附著物有序的生長。在五月到整個夏季裏金銀花開著早晨白色晚上金色的花,使滿山清香起來。金銀花開的時候,似壹片網絡,逗著它的花朵,綠茸茸的葉白晶晶的是晨花,晚上變成金色。記得那時,媽媽總是在花開時將它摘下來,然後高溫蒸過,晾幹後壹包壹包送給鄰居,夏季用熱水沖泡,放置壹些冰糖,就是很好的解暑飲料。

第14句相傳,楚國三閭大夫屈原被流放時途經湖南漵浦,身染瘟疫,昏迷不起。當地山民敬佩三閭大夫,不畏艱險,從高山采來金銀花,佐以另外幾種藥草,為其煎湯灌服。屈原不到半小個時辰即悠悠醒轉,得以繼續吟詩作賦,寫完《九章》全部篇章,並在 《九章.涉江》中留下了流傳千古“入漵浦余徊兮,迷不知吾所如”的詩句。在湖南漵浦還流傳有:“家有兩盆金銀花,夏日炎炎不用怕。牡丹仙子曾中暑,金花仙子醫好她。”的民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