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請問蓮花龍是什麽來歷?它從何而來,何時開始存在?

請問蓮花龍是什麽來歷?它從何而來,何時開始存在?

類別:文化/藝術> & gt民俗傳統

分析:

漁家姑娘舞蓮花龍。

在遼東半島南部的黃海之濱,有壹個風景秀麗的小漁村,叫做鄭明廟村。這裏海產品豐富,民風勤勞淳樸,漁村通過養殖、養殖、捕撈、海產品加工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村。

隨著集體經濟的發展,人民富裕起來了,群眾開始滿足業余文化生活的要求。村領導還考慮到精神文明建設需要有“抓手”。1993,村裏基層黨組織書記叢樹春得知錦州市文化館舞蹈幹部李本生以荷花為道具,獨創了壹套荷花龍舞,便萌生了組建女子舞龍隊,引進荷花龍舞的想法。經過幾次主動上門協商,叢樹春最終打動了李本生,讓李本生創作了壹個男子荷花舞龍,並落戶鄭明寺村。

1993 65438+10月18在叢樹春的動員下,正明寺村第壹支女舞龍隊正式成立。24名隊員平均年齡30歲左右,都是當地漁民。但是,組隊比學跳舞容易。這套荷花舞龍,取材於30年代初錦州老藝術家余蓮亭的《鯉魚逃蓮》,以及後來錦州藝術家蔔中生、邵振清的舞龍。以蓮花為道具,在群舞中突然巧妙化龍,能瞬間將幾條龍連成壹條龍,打破了其他舞龍無舞、長短不變的表演形式。表現特征是:先花後龍,不可預測,靈活多變。為了讓從未接受過藝術訓練的漁家姑娘們真正掌握這樣壹套集力與美於壹身,包含了很多舞蹈動作,同時也對體力要求很高的舞龍,叢樹春邀請李本生老師住在正明寺村,隨時突擊訓練骨幹,指導隊員,舞龍隊全體成員也發揚不怕苦、持之以恒的漁家精神,很快掌握了這套荷花舞龍。那年5月,鄭明廟村女子舞龍隊表演的壹套蓮花舞龍在大連引起轟動。不僅大連人民為這個新穎的節目叫好,參加觀樹晚會的日本客人也帶著自己的隊員合影留念,蓮花龍舞從此名聲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