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結果來看,很明顯曹操更勝壹籌。那麽如果單純談控制人的能力,應該如何排名呢?
顯然,曹操應該排在第壹位。
投降魏的張魯說:“寧做曹公的奴隸,不做劉備的客人”。他的話雖然不能以偏概全,但壹定程度上說明了壹些問題。
曹操是壹個多疑的人,有狡猾狠毒的壹面。“寧可失天下,不可讓眾人失我”是曹操說的,這種做法即使到現在也不被接受。
但是看看曹操的陣營,核心團隊簡直壹流。可見他對人的控制能力還是很強的。
關鍵是曹操人盡其才。也是眾所周知的情人,挖角能力很強。
他很了解人,知道下屬的能力,知道從哪裏得到。他也知道下屬最需要什麽,並盡可能滿足他們。不管是君子還是小人,他都能用好。
同時曹操也非常善於攻心。他不看背景,只看能力,他願意放棄利益。
所以即使很多人覺得曹操名聲不好,還是有壹大批人投奔了他。
很明顯,另外兩個比對方差很多。
劉備也是求賢若渴,廣招天下英才。他邀請諸葛亮參觀草堂,留下了壹生的好名聲。他與關羽、張飛的友誼也感動了世界。
但是劉備在招賢納士上有兩個特點,壹是忠誠,二是名聲。
這樣的人人緣壹般都很好,靠這兩點吸引了壹大批人才,但也許重視感情也是他的短板,就看怎麽理解了。
但是,有壹點需要說明。相比之下,劉備白手起家,做到這壹步,實屬不易。所以劉備的能力還是很明顯的。?
東吳的孫權也能識人用人。?
對待身邊的人雖然沒有曹操那麽惡毒,但是更多的是善良。同時,他也敢於放權,對下屬非常信任,但這是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
孫權畢竟是父兄留下的基業,缺少曹操和劉備經歷過幾次戰爭的威望。
《三國誌》曾說,“這些將軍都是姜表的虎臣,孫氏對他們也不錯。”這或多或少說明孫權也很善良,懂得善待那些跟隨他很久的能人。
這有點像劉備。事實上,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恐怕那些文臣武將和劉備、孫權在這裏,可能更安心。
雖然曹充分發揮了的才能,但風險可能更大。畢竟要看領導的性格。
同時,孫權特別重視對年輕人的培養,他也是依靠這些後起之秀來穩固自己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