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
朝代:宋代
作者:梅堯臣
吳客獨來後,楚橈歸夕曛。
山形無地接,寺界與波分。
巢鶻寧窺物,馴鷗自作群。
老僧忘歲月,石上看江雲。
金山寺
朝代:唐代
作者:竇庠
壹點青螺白浪中,全依水府與天通。
晴江萬裏雲飛盡,鰲背參差日氣紅。
金山寺
朝代:唐代
作者:齊己
山帶金名遠,樓臺壓翠層。魚龍光照像,風浪影搖燈。
檻外揚州樹,船通建業僧。塵埃何所到,青石坐如冰。
題金山寺
作者:許棠
四面波濤匝,中樓日月鄰。上窮如出世,下瞷忽驚神。
剎礙長空鳥,船通外國人。房房皆疊石,風掃永無塵。
遊金山寺
詩人:蘇軾
我家江水初發源,宦遊直送江入海。
聞道潮頭壹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
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羈愁畏晚尋歸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
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
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
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
蟾宮曲·題金山寺
山水相輝,樓臺相映,天與安排。
詩句就雲山動色,酒杯傾天地忘懷。
醉眼睜開,遙望蓬萊,壹半煙遮,壹半雲埋。
2.描述金山寺的句子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見宋·蘇軾《遊金山寺》。金山:在今江蘇鎮江市,唐、宋時屹立長江之中。
鄉國:家鄉;蘇軾故鄉在四川眉山。這兩句大意是:登上金山頂峰遙望家鄉,長江南北的眾多青山遮住了我的視線。
大凡人在仕途失意之時,容易思念家鄉,蘇軾寫這首詩時正是如此。他在這首記遊詩中寄寓了濃郁的鄉情,並流露出買田歸隱的心願。
這兩句是全詩寫景抒情的框紐。江南江北的諸多青山,本是美好的景物,但作者登上金山絕頂不是為了欣賞江南風光,而是為了遙望家鄉,此時,他只覺得這眾多青山遮擋了他望鄉的視線,因此筆下流露出埋怨嗔怪的意味。
其實,從江蘇鎮江到四川眉山,相隔千裏萬裏,即使是壹馬平川,想從金山望見眉山也絕不可能。這種跌宕的筆法,正是為了突出作者望鄉的癡情。
3.關於金山寺的詩詞金山寺朝代:宋代作者:梅堯臣吳客獨來後,楚橈歸夕曛。
山形無地接,寺界與波分。巢鶻寧窺物,馴鷗自作群。
老僧忘歲月,石上看江雲。金山寺朝代:唐代作者:竇庠壹點青螺白浪中,全依水府與天通。
晴江萬裏雲飛盡,鰲背參差日氣紅。金山寺朝代:唐代作者:齊己山帶金名遠,樓臺壓翠層。
魚龍光照像,風浪影搖燈。 檻外揚州樹,船通建業僧。
塵埃何所到,青石坐如冰。題金山寺作者:許棠 四面波濤匝,中樓日月鄰。
上窮如出世,下瞷忽驚神。剎礙長空鳥,船通外國人。
房房皆疊石,風掃永無塵。遊金山寺 詩人:蘇軾 我家江水初發源,宦遊直送江入海。
聞道潮頭壹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
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羈愁畏晚尋歸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蟾宮曲·題金山寺 山水相輝,樓臺相映,天與安排。
詩句就雲山動色,酒杯傾天地忘懷。醉眼睜開,遙望蓬萊,壹半煙遮,壹半雲埋。
4.關於描寫金山寺的作文金山以綺麗著名,山上江天大禪寺依山而造,殿堂樓臺層層相接,遠望只見寺廟不見山,素有“金山寺裹山”的說法,家喻戶曉的“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神話故事即緣於此。這些年來,鎮江先後投入巨資對著名的金山景區進行整治、充實、完善,相繼建成芙蓉樓、塔影湖、百花洲、鏡天園等景點,景區內陸水相連,泉、湖、洲、園、寺等相得益彰,呈現出壹幅“樓臺兩岸水相連,江北江南鏡裏天”的詩情畫意。
金山冠"京口三山"之首,位於鎮江市區北部。高44米,周長520米,原是屹立於揚子江中的壹個島嶼,"萬川東註,壹島中立",有江心壹朵"芙蓉"之稱。後由於滄桑變遷,長江易道,至同治年間(1861--1875年),這個"千載江心寺"才開始與南岸陸地相連,水上風光變為陸上勝境,"打馬上金山"曾盛行壹時,成為旅遊者的壹種美妙的享受。
金山之所以享譽古今,蜚聲海外,成為壹座江南名山,壹是與金山佛寺有不可分割的淵源。金山佛寺建築獨特,依山而造,殿宇廳堂,亭臺樓閣,椽木棟梁,櫛比相銜,丹輝碧映,加上慈壽塔聳立於金山之巔,拔地而起,突兀雲天,遠望只見寺廟不見山,使整個金山仿佛就是壹座宏偉的寺廟,構成了壹種金碧輝煌"寺裹山"的奇特風貌。二是由於金山名勝古跡十分多,約有二十多個景點。金山上除寺院外,還有慈壽塔、白龍洞、古法海洞,附近還有中泠泉等。每壹個景點都經過人工精心的雕琢和巧妙的安排,自然與人工相互結合,融為壹體,使金山的風光更加美麗多姿,嫵媚動人。三是金山上每壹座古跡,甚至壹泓清泉,壹方碑碣都有迷人的神話,美麗動人的傳說和有聲有色的歷史故事,故金山又稱"神話山"。家喻戶曉的"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神話故事即緣於此。《白蛇轉》中破壞白娘子與許仙美滿婚姻的法海就是金山寺的和尚。白娘子趕來索要丈夫許仙,法海和尚不肯,白娘子便施法術引來洪水,招致水沒金山。現在金山寺中還有法海、白龍兩洞,向世人講訴著這段動人的神話。這些故事為金山蒙上了壹層神秘色彩,再加上亭臺樓閣,小河曲橋,湖上泛舟,奇花異草,綠樹成蔭,泉水叮咚,點綴其間,風景極其優美。
如今山麓已辟為金山公園,與中冷泉,塔影湖,百花洲連成壹片,呈現出壹幅“樓臺兩岸水相連,江北江南鏡裏天”的詩情畫意。
5.寫壹篇 遊金山寺的作文國慶節,我和爸爸、媽媽來到爺爺、奶奶家。晚上,我們壹邊看電視,壹邊聊天。突然,爸爸說:“如果明天天氣好,我們就去登山吧!”我說:“這裏哪有山啊!”奶奶說:“有呀!不僅有山,山上還有個寺,叫金山寺。金山寺裏的菩薩可靈呢!妳們明天可要好好拜拜哦!”
第二天,我起早早起了床,奶奶也早已煮好了飯。匆匆地吃完早餐後,我和媽媽收拾好簡單的行李,爸爸則租來了輛面包車。壹切準備就緒,我們坐上了車。
出發了,車子在寬闊而又平坦的馬路上奔馳著。沒過多久,我就看見遠處有壹條波狀的山脈橫在眼前,我原以為這就是金山嶺,可爸爸卻對我說:“金山嶺還遠著呢!”這山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變得越來越綠了,山的輪廓也越來越清晰了,原來我以為山上只是些綠色的草,現在我才知道山上還長著茂密的松樹。穿過這座山不久,前面又出現了壹條山脈,我才知道這裏有很多山。過了好壹會兒,車子開到了壹座山腳下,我擡頭壹看,啊!只見壹座又高又大的山聳立在我眼前,爸爸說:“這才是金山嶺!”我們下了車,路口正好有位老奶奶在賣香,我們買了壹些,就開始登山了。
沿著山路往上走,我興沖沖地走在前面,原以為登山是壹件很容易的事,可誰知道走了才十幾分鐘我就累得氣喘籲籲,爺爺也有點累,想休息,正好前面有個小亭子,我們走到亭子裏休息。休息了壹會兒,繼續沿著盤山路往前走,走著走著,終於到了金山寺。我們在門口買了門票,進入金山寺,沿著石級往上走,我們來到了誦經堂。誦經堂的門的兩邊掛著壹只大木金魚和壹個大鈴鐺。往前走,是壹條懸崖小道,左邊靠山,右邊可以看見很遠的風景,小道中段左側山壁有壹個金牛洞,洞裏面有壹頭用石頭雕刻的牛。傳說,有壹天打雷下雨的時候,附近的人們曾看見壹頭金牛在山上閃閃發光。
再往前走,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的正中間有壹個大觀音菩薩,周圍有18個羅漢,他們是降妖羅漢、笑面羅漢、沈思羅漢、長眉羅漢……他們的神態各異,樣子也各不相同:有的騎著老虎;有的手拄拐棍;有的手拿花瓶;有的手握長鞭;有的手提鈴鐺……我們壹個壹個拜過,出了大雄寶殿往左走,就來到了千佛頂。
千佛頂位於金山嶺之頂峰,***有三層,壹樓是藏經書的地方,遊人不能入內。我們登上二樓“玉峰殿”,裏面有4個大菩薩,其中壹個躺著,三個坐著。躺著的菩薩的身旁還有許多小尼姑跟她扇扇子呢!大家拜過這裏的菩薩後,就登上三樓,這裏才是千佛頂。由於這裏有壹千多個菩薩,而且又位於山和樓之頂,所以起名為千佛頂。千佛頂裏面的墻壁是八面形的,八個面從底到頂都擺放著小菩薩,房子的正中央分四個方向,從下到上也都是菩薩。這樣的設計,據說是能保佑前來拜佛的信徒“八面通財,四方平安”。爸爸說:“我們即來之,就好好拜拜吧!”於是我跟著爸爸、媽媽拜過八面四方所有的菩薩。
出寺門的時候,爸爸說:“買個菩薩工藝品作紀念吧!”我和媽媽都說:“好!”於是我挑了壹個買下來就下山了。
今天我總算登了壹次山了,實現了我很久的登山夢!
6.鎮江金山寺導遊詞四分五十秒妳好,這個是給妳推薦的金山寺導遊詞:金山就是江南佛教聖地,梁武帝在金山設立了極其莊嚴隆重的水陸道場,誦經設齋、禮佛拜懺、追薦亡靈。全盛時期有和尚3000多人,僧侶數萬人,在佛教禪宗寺廟中有著卓著的地位,是中國有名的古剎。清代與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並列為中國的四大名寺。歷代高僧輩出,在建寺後的1600多年的歷史中,總***有81位方丈。正印證了“天下名山高僧多”這句話。現在,金山寺是全國重點寺廟。
山門
中國在地球的北半球,太陽在我們的南面,為了增加采光和取暖,壹般的民宅大門是朝南開的,寺廟的山門壹般也都是朝南的,而金山寺卻不同,它的山門是朝西開的。這是為什麽呢?
相傳原來在金山寺剛建成的時候,金山寺的山門也是朝南開的,但是寺廟屢遭火災,山門口也經常聽到驚天動地的轟鳴聲,當時金山寺的方丈請了壹位雲遊和尚前來蔔算,這位和尚繞金山走了壹圈後,對方丈說:“金山寺的山門朝南直接對著天上的南天門,這樣就得罪了玉皇大帝,所以金山寺才會常遭火災。”方丈聽了這話後,連忙叫人將山門改為朝西。
其實這只是傳說而已,真正的原因與當時金山獨特的地理位置有關系,以前金山是長江中的小島,江水自西向東奔騰而下,遊人站在島上向西望去,能領略雄渾壯麗的大江風景,取“大江東去,群山西來”地美景。為了突出這樣的意境,所以金山寺的山門就朝西開了。
寺廟的大門壹般是三門並列,所以稱為三門殿,習慣上稱為三門或山門。三門並列是有寓意的,它象征著“三解脫門”。三門中間的是空門,為出家人所過,從此壹切皆空;左邊無相門,為乞丐等人所過;右邊無願門,稱凡門,我們這些凡人從此經過,會消除壹切煩惱。三解脫門被佛教稱為入涅槃之門,山門氣象森嚴,兩只明代石獅雄踞兩旁。
7.寫雷峰塔的詞語雷峰塔位於杭州西湖南岸的南屏山麓。雷峰塔,因位於雷峰之上而得名。
塔建於公元975年,雷峰塔之名以西湖十景之壹的“雷峰夕照”和“白蛇傳”中白娘子的故事而傳遍天下。
雷峰塔比起其他的古塔來,厄運更多,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倭寇侵入杭州,放了壹把火,把雷峰塔的塔檐、平座、欄桿、塔頂全部燒光,只留下了磚體塔身。在這以後,由於迷信,壹些無知的人常常從塔磚上磨取粉末、挖取磚塊,用來治病或安胎,甚至把它說成是無病不治的靈丹妙藥。還有人從塔內挖尋經卷,企圖發財。到1924年8月,塔腳已被挖空,加上大雨沖刷和雷擊,這壹古塔全部崩塌。
新塔已於2002年10月25 日重新復建。
《白蛇傳》是明代作家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回「白娘子永鎮雷封塔」:講法海把許仙騙去金山雷峰寺,不讓許仙夫婦團聚,白娘子為了救回許仙,和青青壹道,跟法海鬥法,不惜引西湖之水貫金山寺。但因為身懷六甲,力敵不能,被法海壓在雷峰塔下。 青青得以逃脫,修練有成,再回金山,鬥贏法海,法海無處可逃,身穿著黃色的僧衣,遁身入蟹腹。青青推倒雷峰塔,放出白娘子,許仙夫婦終於能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