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杜甫理想的詩句 1. 體現杜甫遠大理想的詩句及翻譯
體現杜甫遠大理想的詩句及翻譯如下:
1.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翻譯: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2.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翻譯: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房子在風雨中也不為所動,安穩得像是山壹樣?)
望嶽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2. 表現杜甫壹生誌向的詩句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別偏愛菊花,而是因為菊花開過後再也沒有花朵可賞了。句中隱含著對菊花獨傲寒霜而後雕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2、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唐?杜甫《》) 丹青,朱紅色和青色的顏料,借指繪畫。
這兩句說,壹生沈浸在繪畫藝術中而不覺得將近年老,富貴對我就像天上的浮雲壹般淡泊。詩句贊揚了名畫家曹霸潛心藝術,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宋?程顥) 不為富貴所迷惑而安於貧賤,男子漢能達到這壹境界才稱得上英雄豪傑。
今賦予其新的含義,形容誌士仁人不謀名利的高尚品質。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 蹊(xī):小路。桃樹李樹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它們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實,卻吸引人們紛紛前去欣賞采摘,以至在樹下自然踩出壹條條小路來。
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會贏得人們的敬仰。 5、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沒有恬淡寡欲的修養,就不能使誌向清白;沒有寧靜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幹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諸葛亮認為,修身治學應該首先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如果孤獨地學習,沒有朋友相互切磋,那麽就會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7、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壹》) 指記住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鑒。
8、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沈淪。(唐朝?杜荀鶴《涇溪》) 告誡人們,壹帆風順時,不要自滿疏忽,而要小心謹慎。
沈淪:指沈船、溺人。 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誌》) 壞事即使很小也絕不要幹,好事即使細微也壹定要做。 1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論語》) 對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錯即改,無錯自勉。對別人給自己提出的意見,也應采取這種態度。
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辛勤操勞,艱苦奮鬥,足以成就大業;貪圖安逸,放縱享樂,則必遭亡身之禍。
12、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說話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斷徹底,這是做人的準則和美德。
1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諫逐客書》) 讓:拒絕,舍棄。
就:成就。原喻指要廣納人才,才能成就大業。
也可喻指博學多聞,才有更深的造詣。 14、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宋?盧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則不如梅花香。現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15、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與,交付。
假如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豈能因為有禍患而逃避,有幸福就爭搶呢?詩句表現了林則徐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高尚情懷。
16、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漢樂府古辭《君子行》) 在瓜田裏不要彎身提鞋(免得別人誤認為是摘瓜)。
在李樹下不要舉手正帽(免得別人誤認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懷疑的地方要謹慎,註意檢點規範自己的行為。
17、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這兩句說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常局促憂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 景行(háng):大路。
止:語助詞,無義。兩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盡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順利通行。
後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為光明正大。句意為:品德像山壹樣崇高的人,就會有人敬仰他;行為光明正大的人,就會有人效法他。
19、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贈劉景文》) 擎(qíng):往上托,舉。
擎雨蓋,指荷葉,因它像撐開的雨傘。兩句的意思是:荷花衰敗,那高擎如傘的荷葉也隨之枯萎;可菊花雕謝,卻還留下了在嚴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椏。
詩句以荷襯菊,表達了對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欽佩之情。 20、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宋?鄭思肖《畫菊》) 寧願在枝頭含著芳香死去,也不為凜冽的北風所吹落。詩人借菊詠懷,抒發堅守節操,矢誌不渝的愛國情懷。
2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 做壹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麽能行。
意為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論語》) 君子幫助別人成就好事,不幫助別人做壞事。 2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24、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資治通鑒》) 善於借鑒別人的經驗教訓來對照自己的言行,就會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25、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毛詩?序》) 提意見的人沒有罪過,聽意見的人,可引以為戒。
26、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 正確地批評我的錯誤的人,是我的老師;恰當肯定我的優點的人,是我的朋友;壹味奉承阿諛我的人,是存心。
3. 關於理想的詩句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行路難》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2、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學,不成其德。——班固
3、不能則學,不知則問;雖知必讓,然後為知。——韓嬰
4、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陳壽
5、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6、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荀況
7、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曹學佺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韋編屢絕鐵硯穿,口誦手抄哪計年。——陸遊
10、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1、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賴以正書
1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13、壹日壹錢,千日壹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羅大經
14、為山九仞,功虧壹簣。——劉安
15、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範曄
16、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王之渙
17、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世上無易事,只怕粗心人。——袁枚
18、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活百歲。——石玉昆
19、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
20、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賴以正書
21、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22、騏驥壹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況
流沙河的《理想》
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
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妳走到黎明。
饑寒的年代裏,理想是溫飽;
溫飽的年代裏,理想是文明。
離亂的年代裏,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裏,理想是繁榮。
理想如珍珠,壹顆綴連著壹顆,
貫古今,串未來,瑩瑩光無盡。
美麗的珍珠鏈,歷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來,先輩照子孫。
理想是羅盤,給船舶導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載著妳出海遠行。
但理想有時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線,
可望不可即,折磨著妳那進取的心。
理想使妳微笑地觀察著生活;
理想使妳倔強地反抗著命運。
理想使妳忘記鬢發早白;
理想使妳頭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鬧鐘,敲碎妳的黃金夢;
理想是肥皂,洗濯妳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壹種獲得,
理想又是壹種犧牲。
理想如果給妳帶來榮譽,
那只不過是它的副產品,
而更多的是帶來被誤解的寂寥,
寂寥裏的歡笑,歡笑裏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偉大;
有理想者就是壹個“大寫的人”。
世界上總有人拋棄了理想,
理想卻從來不拋棄任何人。
給罪人新生,理想是還魂的仙草;
喚浪子回頭,理想是慈愛的母親。
理想被玷汙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驗妳的堅貞;
理想被扒竊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來,以後要當心!
英雄失去理想,蛻作庸人,
可厭地誇耀著當年的功勛;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終生,
可笑地詛咒著眼前的環境。
理想開花,桃李要結甜果;
理想抽芽,榆楊會有濃陰。
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4. 關於理想的詩句有哪些
1.《滿江紅·寫懷》嶽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欄 通:闌)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壯誌 壹作:壯士;蘭山缺 壹作:蘭山闕)
2.《過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壹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望嶽》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曾 通:層)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4.《行路難·其壹》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羞 通:饈;直 通: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雪滿山 壹作:雪暗天)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碧 壹作:坐)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5.《石灰吟》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為何古人喜歡寫關於理想的詩?
通過描寫自己的遠大理想,經常是為了突出自己的郁郁不得誌。這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很大關系。在戰亂年代,主上昏庸,奸佞小人得誌的情況屢見不鮮,詩人們有許多是憂國憂民的仁人誌士,擔憂自己的國家卻無法報效國家,是古代詩句中經常出現的題材。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www.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