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遊記‖楓染山醉天平山

遊記‖楓染山醉天平山

遊記編輯:雁南征

推薦語:在作者的妙筆下,有最熱烈的“楓”景。天平山的楓葉,為初冬增添了壹抹亮色。由於樹齡不同,地勢不同,長勢有強有弱 ,別有人文情致的楓香樹漸變成五彩楓、七彩楓,形成天平山紅葉獨特的風景。各種顏色撲面而來,楓林勝景映入眼簾,賞景感悟永藏心間。

蘇州的秋是美的,天平山的秋就更迷人了。最熱烈的“楓”景,只有初冬時節才能看到。此時的天平山,紅葉成雲,如煙似霞,像壹片紅色的火焰,盡情燃。

家住蘇州古城區,城中各大園林都已反復遊過,而城外的天平山楓葉正當時,天晴好個秋,確切地說,對於蘇州來說,已然是天晴好個冬,趁著好天氣去天平山賞紅葉。

天平山的紅楓別有壹番人文情致。我們熟知的《嶽陽樓記》的作者範仲淹祖籍蘇州,其十七世孫範允臨於明朝萬歷年間在天平山祖塋地種下380株從福建泉州帶來的楓香樹幼苗。彈指壹揮間,40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幼楓在風風雨雨中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成為天平山經久不衰的壹道風景。

從那年起,每到秋末冬初,蘇州的文人雅士們都會結伴去天平山賞楓,吟詠唱頌,留下了大量詩文。康熙十四年秋,江蘇巡撫宋犖前往天平山遊覽,他的詩句生動寫出楓葉顏色紅黃的轉換:“或絢如赪虬,或燦如黃菊。參差青松間,壹壹媚晴旭。”清嘉慶年間的蘇州文人、藏書家顧蒓寫道:“丹楓爛漫錦妝成,要與春花鬥眼明。虎阜橫塘景蕭瑟,遊人多半在天平”,記錄了天平山是深秋初冬蘇州最熱鬧的去處。

停車進入景區,遙遙望去,壹處高大的牌坊橫立在路中間,刻著“先憂後樂”四個大字。牌坊前,壹抹澄黃,壹抹紅意,讓路兩旁寂寞的長青林倏然明艷動人,令人心潮澎湃。

蘇州天平山的紅楓與南京的棲霞紅葉、北京香山、湖南嶽麓山,***稱為全國四大賞楓勝地。和北京香山不同的是,香山是在山上往下看成片成片的紅葉,但天平山的紅葉都集中在山下的山水園林裏,分布在池塘、堤邊和路旁,最佳的賞楓葉方式是遊園賞紅楓。

大道上楓林中掩映著重檐八角的禦碑楠亭,在光影裏矗立著,亭中的四方硯石禦碑上,刻著乾隆遊天平山時有感而發的四首五言詩,內容主要是對範仲淹的壹些贊揚褒獎之詞。屋檐上三三兩兩的仙人走獸,安詳而長久地註視著。悠久的歲月,將楠木染得黝黑,窗柩有些掉漆,露出了木色的本心。亭檐上下飄落的紅葉和亭邊探出壹角的楓樹,將亭子映襯得別具詩意。涼風吹過,樹葉婆娑,撥動了光的豎琴。

蘇州園林講究意境,追求精致,天平山公園也不例外,只是此處園林依山而建,多少受到山勢的影響,少了些蘇式古典園林的精致、雕鑿,但它舒朗、空曠,置身其中,沒有亭臺樓閣的束縛,比起蘇州城裏的園林更為大氣。

楓香夾岸笑靨緋,誰染霜林如醉。過禦碑楠亭,行至觀紅楓的核心區域十景塘。因山理水之作的十景塘,由荷花池和放生池組成。大者為荷花池,約有五畝地之廣,每當夏季,壹池荷花映日紅;小者為放生池,常有好生者將魚在此放生,中間由石塊路面的壹長堤相隔。

放眼望去,壹株株楓香粗壯挺拔,主幹有數層樓房高,要2-3人合抱。有的樹幹曲虬翻騰,如行雲卷霧,有的粗枝蜿蜓如龍,冠陳雲霄,有的曲枝舒展,氣勢開張,構成了壹幅幅“古楓萬姿圖”。

這些看似垂垂老矣的古楓樹,卻都生機還在。初春,它們生發出許多新枝;到了夏天,枝葉繁茂如蓋;壹入秋,則如火如丹紅了起來。

楓染山醉人先醉,此刻最美艷的紅楓,壹層層,壹層層,紅黃綠層層相間,而這綠不是壹色綠,這黃也不是壹色,這紅更不是壹色。色有幾種,只有楓葉知道;醉有幾分,只有山知道;人醉幾分,唯有天色知道。

楓,別名靈楓、楓香,又稱攝攝。據《詩經·雅爾》稱,因楓葉遇風則鳴,有攝攝之聲。楓樹在我國的種類很多,黃櫨、槭、烏臼等,因樹種不同,葉片也各異,有三角形、五角形、七角形、雞爪、鴨掌形的,種類有三四十種。

天平山的楓葉,葉寬而厚,名為楓香,與紅葉黃櫨、雞爪槭不壹樣,它樹幹高大,葉呈三角狀,是楓樹中的名貴品種。

這些名樹古木,是前人給我們留下的遺產,更何況這些楓樹承載著對壹位歷史偉人的緬懷。吟讀範仲淹的許多華章,最能記住他的兩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幾百年來,這簡單而豐腴的兩句話,被壹代代人深深淺淺地吟唱,壹直鋪展到今天,依然不腐不朽,成為後人心歷路上兩座崇高的峰巒。

也許正因為天平山的紅楓摻入了這些歷史文化因子,它們就有了與別處的紅楓不同的含義。因此,在我走進楓林時,仿佛感到這位歷史偉人就站在我的身邊,與我壹起指點江山,觀賞今日楓林美景。

為了使古楓“後繼有樹”,近些年來,天平山又栽種了2000多棵“接班楓”,陸續續補種的幼楓,至今有的已經長到十來米高了,與古楓林形成壹片。

由於樹齡不同,地勢不同,長勢有強有弱,每年過了霜降,楓香葉的顏色就從青綠色按順序變成黃色,橙色,紅色,紫色,所以又叫“五彩楓”。天氣越冷,色彩變化越大,每棵楓樹葉子的色彩變化甚至在壹棵樹的枝葉上都呈現嫩黃、橙黃、赭紅、血牙紅、深紅等不同色彩,故也有人稱它為“七彩楓”,由此成為了天平山獨有的景觀。

楓染山醉,數千棵楓樹壹齊爭紅鬥艷競折腰,我也被醉在其中。善解人意的秋水,含情脈脈,憐香惜玉,張開溫暖的雙臂,把滿山坡的紅葉攬於懷中。

我站在九曲橋邊,上隔著壹池秋水觀對面層層疊疊的紅色,黃色的範仲淹範氏壹族的家廟前,赤紅的楓葉傲然挺立,紅黃相撞,跳脫而醒目,香楓樹在古建築的映襯下更顯艷麗,楓染池中水,壹池山水照山醉,讓人感嘆只有大自然的造化才有這般神奇。

行走在楓葉林裏,壹縷縷陽光從楓葉的縫隙中灑落下,各種顏色的樹葉鋪了滿地。正看著想著,壹片紅楓落於我的頭頂,我撿起看了壹眼,也許這是壹種緣,它欲追隨我而去,乘風而下,在空中打了幾個旋轉,又飄然落於我頭頂,分明是壹種緣份,我有什麽理由不收藏起來呢?來年,我將帶著悠然的情懷和回憶,再次跟隨著秋天的腳步與妳相逢。

“不經壹番寒霜苦,楓葉怎會赤艷紅。”楓樹,是經歷了壹次次淩霜披寒之後,才這般光彩照人的。我仿佛參透了先憂後樂的生命意義,也仿佛了解了人們喜歡紅葉的秘密。紅色,象征了壹種熱烈奔放的生活態度,它昂揚向上,給人以力量,給生命以堅強和希望。我要把它采擷下來,放入心中珍藏。